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义乌工商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已成功培养了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1800余名留学生,今年又有来自58个国家的618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留学生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名列第一。这几天,鉴于办学条件和师资规模的限制,为保证教学质量,该院国际教育学院发出了暂缓招收留学生的公告,复招时间明年春季另行通知。
【新闻调查】
6年人数增长88倍
2006年12月,义乌工商学院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2007年4月24日,义乌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挂牌成立。
“当年招生真是踏破鞋底,磨破了嘴,最后才招了7个人!”回想6年前的招生情景,义乌工商学院外事处处长龚苏娟感慨万千。她说,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之后,从学校各专业抽调来的9名外语教师走马上任,为了找生源,大家马不停蹄地分赴义乌各市场、社区、宾馆和咖啡屋等有老外出入的地方,拿着宣传单四处散发。
“看到老外就递宣传单,但结果还是不理想,主要是知名度不够,老外对我们的办学质量没底。”龚苏娟回忆,到国际教育学院开学那天,仅招到了5名留学生(韩国3名,智利1名,伊朗1名),根据学生汉语水平设了3个教学班,8名教师授课。第二学期,又招了2名来自叙利亚的留学生。
今年,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数已达618人,还有一些学生等着申请入学。班级数也由创办时的3个班扩大到11个班,国际教育学院出现了“超容量”的局面。龚苏娟说,现在,她终于可以很有底气地说该校开设留学生班是富有前瞻性的。
“义乌商机”是主因
当年是怎么想到要开设外国留学生班的?龚苏娟说,随着义乌市场国际化的推进,2006年义乌已吸引了100多个国家的一万多名常驻外商。这些商人大多租住在义乌工商学院附近的鸡鸣山社区和五爱社区,开设外国留学生班就是为了满足在义乌外商子女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教学国际化。
“义乌工商学院是一所建立在市场上的大学,学校发展必须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据了解,目前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韩国等58个国家的618名留学生,尽管肤色不同,年龄各异,但他们选择留学义乌的原因大抵相似,都是冲着义乌小商品市场来的。
来自牙买加的博尔特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从牙买加慕名来义乌留学,就是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商机多多。韩国小伙子柳钟国说,他父亲和义乌有生意往来,来义乌上大学可以学习和工作兼顾,还能更好地了解义乌,了解中国。
据义乌工商学院外事处副处长郑云香介绍,从该院走出去的1800余名留学生,大多数从事商业活动,义乌城区不少外贸公司的老总都曾在该校就读。最早就读该校国际教育学院的5名留学生,就有3人留在义乌经商,1人回国当翻译,另1人则到浙大继续学习。
“洋大学生”在义乌学什么
“学院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开设了4个层次的教学班,有听力、情景会话、中国文化、汉字书写、阅读写作等课程,学生的学习劲头都很足。”郑云香拿出一张课程表说,4个层次的教学班即汉语零起点班、汉语初级班、汉语中级班、汉语高级班。
“这里学的东西很管用,对我做生意很有帮助。”来自伊朗的巴特一本正经地说,他在留学生班读了一年多后,觉得在义乌学汉语进步很快,于是就把妻子玛雅和4岁的儿子也带到了义乌,同时还介绍了5名老乡一同来义乌学中文。
像巴特和玛雅这样的夫妻留学生,在义乌工商学院有10多对,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同学。“我们很庆幸选择义乌,因为这儿包容、友好、温暖、充满活力。”圣地亚哥和玛莉莎这对来自哥伦比亚的中年夫妇,去年3月远渡重洋来到义乌工商学院学中文,希望学好中文后能在义乌找一份商贸方面的工作。说起未来的计划,夫妻俩显得特别有信心。
德拉梅来自非洲马里,2010年3月就读于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班,经过2年半的学习,他从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变成了“中国通”,不仅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四级考试,还从“语言进修生”变成了“学历生”。今年9月,他如愿转入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习,与中国大学生一起申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大专文凭。据了解,目前已有7名留学生和德拉梅一样,转入其他专业成了“学历生”。
“很多教材都是我们自己编写的,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很管用。”郑云香说,如该院开发的《汉语三百句》,简单实用,对提高老外的汉语口语水平和学习中文的兴趣很有帮助,就像“口诀”一样让人学了就忘不了。
不只学语言,更学中国文化
昨天上午,在留学生教室,对外汉语教师陈夏瑾正在教零起点班的留学生们学习汉字笔画。老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开心,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朗朗的笑声。陈夏瑾说,为鼓励留学生积极融入大学生活,感受中国文化,国际教育学院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生活环境,留学生在义乌不仅可学语言,还能直接感受中国文化。
据悉,留学生班只上半天课,下午全是自由支配时间,有需求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学习中国武术、中国民间剪纸、摄影和走访义乌乡村等活动。
2010年秋季入学的奥默尔是马里人,在今年3月举行的浙江省“悦读浙江”———外国留学生读书征文比赛中,他的作品《我的第二故乡———义乌》获得了三等奖,他说这都是老师带他周游义乌的结果。现在他正为了考HSK6级而努力,并计划在通过HSK6级之后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努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我很喜欢中国剪纸,在义乌我学会了剪中国龙和各种窗花,非常有意思。”韩国留学生河东宪说他还学会了摄影,他以绣湖公园为题材拍摄的一组照片《七彩的秋》,获得了2012春季来华留学生摄影展一等奖。
来自非洲刚果的宗古,今年24岁,是个武术迷。他和来自瑞士的卡亚等11名留学生组成了一个武术团体,潜心学习中国武术,在11月30日举行的“梦行浙江”———来华留学生中华才艺展示活动中,他们应邀参加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李海清老师介绍,“学院每年都要举办留学生中秋联谊会,组织留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端午包粽子、清明节做清明馃、红糖节访糖乡等活动,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校方声音】
为留学生服务 不拘一格谋创新
“随着义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来义乌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义乌工商学院党委书记严金发表示,该校将不断加强外国留学生的业余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工作。
义乌工商学院自2010年开始,就专门设立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奖学金,作为对优秀留学生的褒奖。去年11月,义乌市政府又设立了“义乌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这是我省首个由县级市政府出资设立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为方便留学生报考汉语水平考试,去年9月,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义乌工商学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市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之后又成功申报了商务汉语考试(BCT)和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考点。去年9月,学院又与义乌商城集团合作,由义乌商城集团买单,给该校全体留学生免费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意味着该校留学生若在义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疾病身故,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最高额度为每人20万元,这在全国属首创之举。
目前,该院还与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
![]() |
![]() |
点击次数: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