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 地少人多的浙中传统农业小县,为何能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 面对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等诸多挑战,传统的义乌市场如何转型升级?
■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内忧外患的义乌市场如何续写新的传奇———
昨天下午,义乌举行市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对于义乌市场30年取得的骄人成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和鼓舞!
义乌市场30年的沧桑巨变,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在庆祝义乌市场进入而立之年的同时,对义乌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冷静的盘点和思考,是为了让义乌市场发展的道路更加稳健、更加宽广。相信勤劳的义乌人民一定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一问义乌市场】
浙中贫瘠之地,如何崛起全球最大市场?
12月4日上午10时,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
初冬的义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意。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大门口,依然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一名外商一手拎着手提包,一手拿着一杯刚从饮料店买来的热咖啡,在翻译的陪同下匆匆走进一区大门,直奔饰品销售区,很快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类似的情景几乎天天可以看到。
这个有着7万多个商位、经营面积达470万平方米的超级市场,经营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万种商品。从1991年开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成交额连续21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目前,义乌小商品出口到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小商品城也因此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但30年前的吴承先,并没有预见这一切。
那时他才31岁,是义乌县平畴乡平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当时的义乌还只是浙中地区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由于地少人多、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吴承先只能像义乌的其他青壮年劳动力一样,在每年农闲时节挑着担子,以宋朝以来义乌就已形成的“鸡毛换糖”的原始商业形式,到天南海北走村串巷,希望以此谋求生计。甚至有时候,他在每天为所在生产队换取1.25公斤鸡毛的同时,还可能随时被扣上“投机倒把”的罪名。
历史的时针指向1982年。
这年的某一天,一起后来广为人知的“义乌妇女冲进县委书记谢高华办公室哭诉摆摊遭遇”事件,让义乌在浙中地区率先开放城乡市场,建立了湖清门小百货市场,并由此拉开了义乌“兴商建市”的序幕。此时,吴承先已经开始在义乌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摆摊,成为义乌市场最早的经营户之一。
此后,义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市场传奇,让不少人感到不解:在当时国内商品极度匮乏、既不靠海又不是边境的义乌,为何能异军突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县发展成闻名世界的市场大市?
2006年,在学习总结义乌经验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曾对义乌市场的发展给出了一句至今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妙解:“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
“在30年时间里,义乌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发展成闻名世界的市场大市,靠的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在时代前列;靠的是拥有一支实干创业、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经营队伍;靠的是继承和发扬诚信包容、海纳百川的商业文化;靠的是始终坚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靠的是始终坚持科学决策、一以贯之。”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这样解释义乌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二问义乌市场】
面对诸多挑战,义乌市场如何转型升级?
昨天上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2楼,两名市场经营户边看手机边谈论着一则似乎与义乌市场无关的新闻:“阿里巴巴集团昨天宣布,截至今年11月30日晚9时50分,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首次突破1万亿元……”
1万亿元,意味着淘宝和天猫的年交易额超过中国排名第17位的省全年创造的GDP总量。
在此之前的今年9月9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第九届网商大会上放言,接下去阿里巴巴将“从1万亿向10万亿挺进”。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1年中国小商品城515.12亿元的年成交额。尽管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小商品城每年的实际成交额可能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但即使将2011年中国小商品城的年成交额乘以10,也远远低于今年淘宝和天猫前11个月的成交额。
“如果大家都上淘宝做生意了,我们该怎么办?”12月4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一名在义乌经商多年的市场经营户反问记者。他的言语中,流露出一丝对义乌实体市场能否有效应对电子商务挑战的担忧。
挑战似乎并不止电子商务。
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一些优势产业向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体现在义乌市场上的一个直接变化,就是不少外商在义乌市场上逐渐减少成品采购量,改为采购原材料或半成品。因为与义乌市场上的小商品相比,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生产的一些小商品似乎更有价格优势。
义乌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不久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对义乌一些传统产业的市场优势逐渐被削弱的现象表示关注。
在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荣庆看来,尽管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有先进的硬件设施,但其经营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为主。在新型市场销售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冲击下,当前的义乌市场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丰富销售模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大力提升义乌小商品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义乌市场的新跨越。
义乌商城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商城集团将在发展壮大实体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有形无形市场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多种贸易对接形态,不断完善国内营销网络,继续开辟国际营销渠道,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早日实现义乌市场转型升级。
【三问义乌市场】
下一个30年,义乌如何续写市场传奇?
这两天,车峰圭一直从早忙到晚。在接到记者的采访邀请后,他在电话那头想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问了一句:“要不明天上午10:30到我公司来?”
54岁的车峰圭是一名韩国客商。早在1994年,他就来到义乌,是最早到义乌经商的外商之一。19年来,车峰圭见证了义乌市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也在义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先是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为韩国的经销商采购义乌小商品;后来,他干脆在义乌后宅工业区投资开办了一家工艺品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生产的饰品、围巾等产品远销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我打算长期扎根义乌。” 车峰圭说。
这名来自韩国的外商已经把义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把妻子从韩国接到义乌,他已经习惯吃义乌的东河肉饼,甚至在傍晚看到朋友时,他会用义乌方言问候对方:“雅罚切过米(晚饭吃过没)?”
不过,车峰圭也有不少担忧:义乌的房价太高了,义乌的交通太拥挤了,外国人的子女在义乌上学很不方便……
更让车峰圭担心的,是现在的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
像众多义乌经营户一样,车峰圭没有自己的外贸公司,因此他的工艺品只能通过别的外贸公司出口。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义乌外贸出口增速一度明显放缓,这给车峰圭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事实上,感受到外贸压力的不仅仅是车峰圭。
义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义乌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从9月起,义乌开始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受这一利好政策影响,义乌每月的外贸出口节节攀升。但有关专家指出,如果除去义乌企业以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出口值,1~10月义乌的进出口增速已连续4个月收窄。
在昨天举行的义乌市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黄志平表示,面对国际市场低迷、区域市场兴起、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义乌将继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确保义乌市场持续繁荣。具体举措包括: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市场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加快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实现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和日用消费品市场互促共荣……
“30年的建设发展为义乌市场的转型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接过前辈们传下来的‘接力棒’,坚定信心,勇担责任,勇挑使命,全力推进市场建设发展,确保义乌市场持续繁荣,再创辉煌。”黄志平说。
相关链接
义乌市场印迹
●1982年9月5日,义乌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正式开业。市场内持有营业许可证的个体商贩200户,持临时许可证和提篮叫卖的共600多人,每市参加购销交易人数一般有3000余人,多时可达5000多人,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此发轫。
●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兴商建县”战略。1985年2月,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义乌县委负责人以《兴商建县、振兴义乌》为题作了典型发言。从此,义乌始终坚持这个战略不动摇,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以商强农”、“以商兴城”、“以商富民”等一系列发展策略,丰富和发展了“兴商建县”战略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1992年,篁园市场营业后,义乌市工商局对1.3万名经营户实行划行归市,使义乌市场有别于全国其他市场,对义乌市场拓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从2002年开始升格为由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国家级展会。目前,义乌每年举办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和森博会4个国家级展会以及140个专业展会,义乌成了“永不落幕”的会展之城。
●2002年5月9日,“中国小商品城”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600415,为义乌第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2008年7月3日,商务部发布2008年第48号公告,正式批准《小商品分类与代码》出版发行,并于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
●2007年12月10日,义乌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资产以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方式注入“小商品城”。2008年8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核准“小商品城”向义乌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45131806股人民币普通股购买相关资产,义乌市政府通过义乌国资公司间接持有小商品城55.82%的股份,从而实现了对小商品城的绝对控股权。
●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义乌商城集团分期完成了国际商贸城一期、二期、三期一阶段建设并投入使用,总投资80亿元,市场经营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商位4万余个。国际商贸城建设实现了义乌市场的多项突破,义乌市场成为“世界超市”,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4A级旅游购物景区。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当年5月6日,国家相关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义乌召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标志着义乌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12年初,义乌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先行先试,全力建设“商贸特区”;创新思路,全力建设“市场新区”;扬长避短,全力打造“六个特色城”———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
让“鸡毛换糖”精神代代相传
5易其址、10次扩建,在30年时间里,义乌市场以其传奇般的发展,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从默默无闻到蜚声海内外的嬗变。
成绩凝聚着汗水和智慧。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义乌人用勤劳的双肩挑起了货郎担;没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义乌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高地。过去的30年,义乌人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市场发展之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夹缝中,义乌人冒着巨大的风险为经商“松绑”,最终确立了“兴商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义乌人勇立潮头,顺势而为,逐步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领军地位……
就在不少人对义乌市场的发展感到不解的时候,那些当年曾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的义乌市场先驱们一定很清楚,义乌市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勤劳、苦干的“鸡毛换糖”精神。
30年的风风雨雨,义乌市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毫无疑问,“鸡毛换糖”将是一代又一代的义乌人最朴实、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要想把义乌打造成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同样需要“鸡毛换糖”精神。
新时期的义乌市场和新一代义乌人,能否顺利接过“鸡毛换糖”精神的“接力棒”、续写新的市场传奇?对此,我们信心百倍。
![]() |
![]() |
点击次数: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