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研发、制作、供料,培训、加工、收货——对于义乌仙航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根明来说,这些都是他最熟悉的工作流程。这家普通的义乌制花企业,不仅在全国各地设立了36个来料加工点,年销售额达五六千万元,而且其业务已经走出了国门,在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都布下了网点,把来料加工做到了极致。
“这也是国内加工费用不断提高的被迫之举。公司把来料加工的目光瞄准了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既可以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居民的收入。”昨日,面对着眼前繁忙的收货、验货场景,李根明显得有些兴奋。
来料加工“三级跳”:
从市内、省内,到省外、国外
李根明夫妇从事花类生意经营已经有20多年。“起初我们夫妻在城区沪江路手工制花,从业人员不过三四名;后来把加工点移到乡下,通过去料给农户加工,业务就越做越大。当年在后宅塘李时就有10个村庄上千户村民为我们加工。此后,我们又将业务扩大到城区的一些国营企业,通过来料加工,为这些效益不佳、濒临倒闭的国营企业员工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据李根明介绍,当时的生产品种相当单一,以布料玫瑰花为主,但一枝“玫瑰花”一年可以为企业赚得几百万元。
自1991年开始,“仙航公司”把来料加工业务拓展到了市外。除了义乌农村,还在金东、衢州等地设立加工点;随后,又在江苏睢宁、安徽寿县、江西上饶、河南商丘等地找到了加工点。“随着我市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在向外拓展加工业务的同时,企业的产品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新产品层出不穷,这样一来,为我们从事来料加工业务的人员每天都有事做。”李根明说。
“在国外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和地区,不但劳动力成本低、免征税费,而且还免费提供加工厂房。把产品提供给这些地方的居民加工,也可谓是应对眼下加工费用不断上涨的应急之路。”李根明说,“如今,‘国外’为我们开展来料加工的人员已达到了上百人。每天,我们都可以收到二三十件加工过的成品,销售额达10万元。”
制花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企业普遍感到招工难的形势下,向外拓展加工业务也不失为一条捷径。但如何强化对来料加工网点的管理也成为企业的突出问题,为此,“仙航公司”加强了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加工人员的免费教育培训工作。“现在企业有10多名员工专门负责此类培训工作,经常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李根明说。
找准来料加工路,
成为亚洲最大花类生产企业
目前我市从事胸花、手工花、定型花等缎花、绸花生产的企业约有100家,但都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鳞角。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许多制花企业转行、倒闭的不少,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要生存,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近两年,“仙航公司”在市妇联及旅游部门牵线下,把前来我市观光的游客请进了“仙航公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公司及产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同时组织公司骨干到全国各地宣传、推介企业品牌。针对目前企业招工难、成本高的现状,“仙航公司”以增加部分临省加工基地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加了在外加工的数量,确保各种订单能够按时高质完成。
从当年的白手起家,到成立自己的手工制花企业、拥有近百名企业骨干;从单一的头花品种,到拥有上百台先进生产设备,专业生产超声波压花花片、小动物、彩绘卡通花片、特种彩边大花片等九大系列上千个品种,“仙航公司”通过遍及国内、远达海外的“来料加工”网络,增强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目前,该公司产品品种之多、销量之大均居亚洲第一,许多产品属国内独家首创。如今,在国内外为“仙航公司”从事来料加工业务的已有1万多人。
“我们不但拥有规模宏大的生产基地,也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拥有一批批大订单。与我们合作,各加工点只需组织工人生产即可,我们长期免费提供生产原材料,保证加工商一年四季有足够的订单加工,有利可享。”对于公司前景,李根明充满了信心,“今年公司将抓住全球经济回暖之机,借力义博会这个平台,争取实现年销售额近亿元的目标。”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龚献明
![]() |
![]() |
点击次数: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