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在童年时代,我就从启蒙老师口中,知道有关义乌县名的故事。
说在很早以前,在义乌这方土地上住着一户姓颜的人家,有个名叫颜乌的青年,非常孝顺。颜乌的父亲病死后,由于家贫买不起棺木,也雇请不起人来料理后事。颜乌一边哭一边用手连日带夜地挖土埋葬父亲,手指出血了,眼泪哭干了,几度昏倒在坟地上。颜乌的孝行居然感动了大群的乌鸦,乌鸦啄泥衔土撒在颜乌父亲的尸体上,帮颜乌一起做坟。乌鸦的嘴也因啄泥衔泥受伤流血,就这样用血染的泥土埋葬了颜乌的父亲。但不久,颜乌因过度悲伤加上劳累,也随父亲而去。乌鸦又衔泥埋葬了颜乌的尸体。颜乌葬父、群鸦衔土相助的动人故事,很快传开。到颜乌所生活的地方建立县治的时候,就将县名命名为“乌伤”,旨在旌表颜乌孝德,并说“乌伤”就是现在我们生活的义乌。
启蒙老师讲的未必完整、准确,但给我留下了永不泯灭的记忆:义乌县名是与颜乌、乌鸦的孝、义故事相连的。成年后上大学读书,学的是历史学专业,由于对家乡的思念与职业习惯,读了西汉刘向著的《说苑》,刘敬叔《异苑》,元朝黄溍主编的《义乌县志》和《【嘉庆】义乌县志》等书籍,获知义乌县名,经历了“乌伤—乌孝—乌伤—乌孝—义乌”这样一条演变路线。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华川222年),秦将王翦平定江南,在吴越两国的旧地建会稽郡,郡内建县,以稠城为中心设县,根据颜乌葬父献身、乌鸦相助的事迹,将县名命名为“乌伤”,以显孝之本意。秦建郡县时,浙江境内仅有15县,乌伤县为15个县之一。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将乌伤县名改为“乌孝”。东汉建武初(公元25年)恢复乌伤旧名。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乌伤县从婺州(今金华)分出,升级为州的建制,命名为绸(今通作稠)州。绸州分为乌孝、华川两县,乌孝县境包括今浦江,县治设今稠城,华川县包括今东阳,县治设今赤岸。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绸城州制撤销,乌孝、华川两县合并,改名为义乌县,遂一直沿用至今。定名为义乌,其义与乌伤、乌孝同。《【嘉庆】义乌县志·童楷序》:“邑以乌名,志孝也。”
从语言学角度上说,最早出现在浙江境内的地名,均属越语系。当代越语如《拉普斯达百科全书》所说,是“已经消失了的语言”。今地名中的常用字像余、姚、虞、剡、乌、句、无、朱、姑等等均属此类。《越绝书》上记载“越人谓盐曰余”,使我们知道余的意思是盐,一些带余字的地名都与盐业生产有关。除余字外的其他地名字,“其义无得而详”。乌伤两字系越语,后人不谙越语,就不免要以汉字字义解释越语,乌伤县就是典型一例。
乌伤改其名为义乌,也是根据广为传诵的颜乌故事,以汉字字义解释越语的结果。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在建德县城东43公里的凤凰乡有个乌祥村,是乌伤县王姓迁此,初命村名为乌伤村,以示不忘王氏老根。后觉伤字不吉,改伤为祥,名乌祥。
约定俗成,自古以来,义乌人一向以颜乌精神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榜样。原属乌伤故地的名流宦官,均以颜乌之后人为荣。历代义乌县令,也都以颜乌的孝德作为教化县人的教材。
金普森,义乌人,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经济史、浙江地方史的研究。曾任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金普森
![]() |
![]() |
点击次数: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