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义乌来料加工业务辐射全国各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近350万人,今年前7个月发放来料加工费近40亿元……来料加工,让350万农民与义乌市场经营户共同牵起了致富纽带。
龚安宇:由“揽活”变成了“揽单”
龚安宇,一位普普通通的山东汉子。正是有了来料加工,这位山东汉子成为义乌市场的“外援”队员。
这位市场“外援”队员身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在成为一名来料加工经纪人之前,一家五口人只靠着种地和打零工所获得的一点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可以说是相当紧巴。后来,他看到身边有一些人在农闲的时候会领来一些加工活到家里做,自己也参与到其中。渐渐地,他也萌发了“组织村里的亲戚朋友做手工”的想法。
恰巧,在义乌——台儿庄来料加工对接培训会上,龚安宇认识了前来参加培训会的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副会长龚剑锋。在开完对接培训会的当天晚上,龚安宇就直接来到龚剑锋的厂里寻找来料加工业务。当时,龚剑锋觉得龚安宇从来没做过来料加工,对自己的产品也不了解,也不会报价,心里确实有点担心。但看到他态度极为诚恳,就将自己的业务交给了龚安宇加工。
此后,龚安宇的加工点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还与7名义乌市场经营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前不久,他又签订协议加工费200多万元,在家门口接轨义乌市场,这不仅使龚安宇他们本村的闲散劳动力收入增加,还带动了邻村的农民致富。
20多个来料加工点
直接设在义乌市场
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料加工点先后设立,通过这些“桥头堡”,全国350万农民紧紧连着义乌市场。
同样来自台儿庄的郝德艺从1999年开始,先后在青岛多家工艺品厂打工,掌握了多种饰品的加工技术。2009年9月,台儿庄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决定以特色加工专业村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并在义乌成立了台儿庄区来料加工联络处。借此机会,郝德艺决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带领村中“半空闲”妇女致富。
郝德艺在台儿庄区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的帮助下,亲赴义乌接洽客商,并于今年1月在义乌成立了个人驻义乌联络点和加工点,成功地由一名农民工转变为一名优秀的来料加工经纪人。目前,郝德艺的加工队伍已达到1000余人,并与10余名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已经签订协议订单260余万元,发放加工费200余万元。
据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会长周伟力介绍,目前,包括省内武义、磐安、丽水、龙泉、庆元,以及省外山东台儿庄、安徽安庆、江西上饶、江苏睢宁等共20多个市(县、区)在义乌设立了来料加工办事处,极大地方便了各个来料加工地区与义乌市场的联系、沟通与合作。
7个月发放来料加工费近40亿元
据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统计,今年前7个月,义乌共发放来料加工费近40亿元。
黄健宾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饰品经营户,他告诉记者,现在义乌很多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都是来料加工的倡导者与受益者。如果没有来料加工,很多单子都没办法按时完成。黄健宾介绍说,目前在义乌市场上,以饰品行业为例,手工活中大概有60%—70%通过来料加工的形式来完成,而且通过来料加工能节省三四成的加工费,对他们而言既解决了加工难题,又减少了成本。
当然,来料加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模式,需要有形之手的规范与扶持。据统计,今年1至7月,作为义乌市场经营户与加工业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组织了市场经营户,分别与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开展了6场次来料加工业务对接洽谈活动,参加对接洽谈会人员600余人次,现场成交来料加工业务累计16亿元以上。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陈晓文
![]() |
![]() |
点击次数: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