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这几天台风肆虐,伞是出门必备品。不过,如今的伞早就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工具了,越来越多的制伞企业向时尚界迈进,把伞做成女性时尚搭配品,赢得市场。
今年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不佳,制伞行业也难逃企业效益下滑的怪圈。外销路子受阻,内销市场竞争又特别激烈,好在义乌企业总能找到突破点,制伞企业就打开了时尚界的大门,让伞也进入到商场专柜,和饰品、包包摆在一块,成为女性的时尚搭配潮物。
外销不景气,转内销有点难
经过多年发展,义乌制伞业已初具规模,不仅出现了“红叶”、“宝丽姿”、“玫瑰伞业”、“艳阳天”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还孕育了一大批制伞的中小企业,生产规模日渐壮大。目前,义乌共有制伞企业100多家,义乌国际商贸城内的伞具经营户超过200家,直接从事伞业生产、销售的人数高达2万多人。
制伞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雨季较多的年份生意自然好。不过今年制伞业的生意难做,更多的是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影响。“没生意啊。你看客人都没有,老客补货也少了。”国际商贸城一位经营雨伞的经营户向记者抱怨,今年外销市场特别难做,相比去年销量至少降了两成。
外销市场不好做是许多行业今年面临的普遍窘境,转内销成为解决良策之一。但对于制伞行业来说,想要转内销并非那么容易。
“你看这把伞,是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和内销市场的伞有很大区别。国外客户喜欢手柄是直的,但国内就喜欢弯的,挂起来方便;尺寸方面,国外的伞一般比国内的要大一些,因为国外客户相对高大一些;还有花型、款式,国内热销的款到国外不一定好卖,相反也一样的。所以转内销并不容易。”说起转内销,这位市场经营户顺手拿起一把雨伞介绍起来。
这个困惑得到了义乌市制伞行业协会秘书长龚益民的认同。“毕竟本身做内销市场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市场竞争压力不容小觑。”据他透露,除了款式、材质、尺寸等方面内外销市场有诸多不同以外,内销市场供过于求的激烈竞争环境也令一些专做外销的企业望而却步。而上述市场经营户也表示,许多厂家已进驻国际商贸城抢占内销市场,对于他们这类做外销市场的企业来说,此时并不是转内销的最佳时期。
内销供过于求,必须创新
目前义乌制伞业主要以装配为主,从上游厂商进来原材料进行组装,但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和款式往往受制于人,加上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制伞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诸多因素制约着义乌制伞企业做强做大,如何求变?一些企业已逐渐将生产中心外迁,将产品生产环节由义乌等地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价格相对低廉的地方,只将企业核心放在义乌,俨然总部经济模式。以“宝丽姿”为例,该企业80%的生产环节已经转移到河南、江西等地,只将研发、财务、营销、物流等企业核心环节放在义乌。
“义乌物流发达,我们的货品虽然在河南那边组装,但还是从义乌发货。即便加上来回运输费,每把伞的平均成本还能节约0.5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几百万的成本节约。”浙江宝丽姿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靖凯介绍,除了通过控制成本以外,他们还在营销方式上有诸多创新,通过会议、明星、网络等多渠道全方位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总经销商,并与沃尔玛、大润发、乐购、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等4000多家大卖场、便利连锁店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还利用这些渠道优势和国际商贸城便捷的采购优势,专门去市场采购帽子、围巾、手套、袖套等季节性时尚服饰配件,贴牌销售,实现品牌延伸和产品互补,销售业绩得到大幅提升。”沈靖凯告诉记者,今年韩版的“公主伞”尤其受市场欢迎,复古宫廷风格,和雨伞本身遮风挡雨的功能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雨伞已经成为女性时尚搭配品。
龚益民也提到,去年以来,伞业市场销量就已经有所下滑,特别是常规低端雨伞走势不容乐观。但一些主动转型升级、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的企业表现非常突出。“如今雨伞已经成为女性时尚搭配品,工艺更加考究,更符合潮流趋势,伞业企业也应适时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特色,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涂晓晖 涂晓晖
![]() |
![]() |
点击次数: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