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距离新加坡籍集装箱船“BARELI”轮触礁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然而,由于事前未保险,义乌货主的赔偿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本报此前已有相关报道)
今年3月15日,新加坡籍集装箱船“BARELI”轮在福建海域触礁搁浅,船上多个货柜是义乌货主的,虽然打捞上来了,但里面的货物却不翼而飞,义乌货主损失较大。
货主仍焦急等待船公司答复
这3个月来,义乌货主唐女士的心情真的可以用“跌宕起伏”这四个字来形容。“当时得知船触礁自然是很着急,后来听说货上岸了,而且外表也无什么破损,心想还好,总不会太糟糕了,没想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空的。现在倒好,最后的结果虽然没有出来,但是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唐女士情绪低落,她觉得赔偿问题很可能没啥希望了。事前并未保险,而船公司也没能给出说法,索赔无门的她只能默默等待。
记者还联系到了义乌另一家货代公司,他们也有一个货柜在这条轮船上,该货代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杨女士告诉记者,对打捞上来的货柜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但船公司至今仍未给出说法。“在国际货代中,船公司就是船老大,是强势的一方,而货主是弱势一方,如今,货主的赔偿问题也只能等船公司的态度。”据杨女士透露,尽管船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此次触礁事件的工作小组,但针对赔偿问题,船公司的答复也都是一些官方说辞,如“会尽快出台解决办法”、“正在讨论”……
不保险,侥幸心理在作怪
“谁都想不到竟会遇上货轮触礁的事情,概率小之又小,哎,这次真的太倒霉了。”一提到这事,唐女士心里就来气,但现在的她感受更多的是无奈。
“为何事前不保险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唐女士解释道,只有在CIF的成交方式下,买方必须购买海运保险,其他成交方式下,要不要购买保险是由买方自己决定的,卖方至多也只是提个醒。唐女士说,由于自己和客户的成交方式是FOB(即船上交货),这种成交方式下,要不要购买保险主动权在于买方,况且,海上出事的概率很小,自己也从未碰到过,投保的意识本身就不强。
据人保财险货运险部工作人员介绍,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费大约为货物总金额的千分之一,最高赔付金额为保险金额。但投保的义乌经营户并不多,他们往往是出了事才会后悔当初不保险。
记者了解到,尽管保费不是很高,但义乌市场上大多数出口的货物都没有投保过,说到底还是侥幸心理在作怪。义乌市国睿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童新国介绍,之所以很少有投保的,一来是客户保险意识不强,二来成本高,利润低,大家投保的意愿也就不强了。
都是赊账经营的后遗症
事实上,即便没有保险,只要通过正常的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又是通过FOB的成交方式的,那么轮船触礁和货主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责任都由买家自行承担的。可为何义乌货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赔偿问题伤透脑筋呢?
其实,那都是赊账经营的后遗症。
无论成交方式是CIF(即到岸价格)还是FOB,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货款结算方式才是买卖双方关注的焦点。在义乌,赊账经营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大家都愿意为之一搏。
这一次的轮船触礁事件同样显示了赊账经营的“威力”。
“如果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全额付款不赊账经营,那么我们货主的损失也就能够避免了。”唐女士说,货柜沉海里,且货物不翼而飞,原本都是买家自己的事情,和她没有关系,但是这批货她只收了部分定金,“消失”的货物货款都还没有结清,这意味着如果船公司不给赔付,这些损失只能由她自己往肚子里吞了。
赊账经营,让唐女士尝到了苦果。然而,即便唐女士下一次想不再赊账经营,买家会同意吗?大不了再找另一家愿意赊账经营的经营户。击鼓传花,不知道下一次中招的又会是谁?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涂晓晖
![]() |
![]() |
点击次数: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