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2011,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温暖或遗憾?对于众多义乌商户来说,刚刚过去的2011年,有欣喜,也有遗憾。
去年年初开始的欧债危机、中东乱局,一直延续至年末,并将商户的订单一个个“偷走”。所以,下半年的外贸旺季,不得不早早结束。一些主打外贸的商户,从去年11月开始就提前进入了半休息状态。大家原本以为内销有戏,但是鉴于国内遇到了“暖冬”,市场上的保暖用品面临滞销。商户们说,天气不够冷,好不容易等到的旺季又泡汤了。好在,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记忆,如日本地震带来的大量救灾订单和义乌商户自己独特的救灾方式……
【关键词:日本地震】 优先给灾区客户供货
相比往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银达生物商行去年的生意不算好。由于淡季提前,下半年起店里订单明显下滑。不过,店主李女士并未感到过分遗憾。因为在2011年3月,她做了一件令大家刮目相看的事。
去年3月10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剧巨大海啸,导致核泄漏,当地各类急救医疗用品需求巨大。4天后,一名日本客户通过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李女士,表示想采购一批急救卫生用品。经过挑选,客户想采购2万件防护服,但要求防护服内需加一层特殊保护膜,而且交货时间比较紧。
“银达生物”主要生产防护服、急救箱、口罩等医疗急救用品。当时外贸行情十分好,来自欧美、韩国等地订单已排至5月,厂里不少员工都在抱怨加班。但考虑到日本刚发生地震,防护服是拿去抗灾救人的。李女士咬咬牙将订单接了下来,并主动与其他客户协商,优先给来自日本灾区的客户供货。
“那段时间,连我自己都亲自下车间了。”李女士说,为了及时交付,订单接下来的当天,她就跑到工厂和员工们一起赶货。
其实,当日本强震袭来时,义乌不少商户都感觉到了日本客户询单增多。而在支持抗震时,义乌商户也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那就是给他们尽快地发货。
“第一批蜡烛发了100多万根,还有一个集装箱的纸质碗碟、一次性筷子。”早在去年3月,“80后”商户金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日本留学生活了7年,地震发生后,一些日本朋友和客商纷纷打来救急电话,希望帮忙在义乌市场采购应急物品,越多越好。之后,主营饰品生意的他,费了好多周折,克服好多困难,又陆续往日本发了几个集装箱的毛毯和煤油炉,以支持当地救援工作。
【关键词:欧债危机】 货物滞留港口客户拒提
春节休市在即,义乌市场这两天已进入半休眠状态,商位生意已接近尾声,一些工厂开始放假了。不过,翻完一年整的订货账单后,大家心里仍在担心,龙年开市后,外贸环境会好转吗?欧债危机还会恶化吗?
在义乌,外贸生意占近70%。谈到2011年的外贸,挥之不去的话题就是欧债危机。这一点,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百悦窗饰商行的朱利坚深有感触。
据悉,以往该商行发往西班牙、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订单,几乎占了所有业务量的90%。但从去年上半年情况看,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了50%左右。
朱利坚说,欧债发生后,当地消费水平有所下降,导致欧洲订单急剧下滑,客户返单周期也加长,有时甚至遇到客户拒绝提货的情况。
有一次,公司一批货发往意大利西岸海口城市里窝那,货到港后,客户拒绝到港口提货。
“客户说原先库存没卖完,提了货也卖不掉。”朱利坚说,欧债危机对义乌商户的影响,是从一个个订单、一位位客户中体现出来了。而对于客户拒绝提货的做法,他表示很无奈。
其实,本次欧债危机中,意大利并不是第一个明显受到影响的国家。
之前,希腊、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是主权债务危机的重灾区,而2011年在欧洲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也并非朱利坚一人。市场上有欧洲业务的商户,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
“之前大家都谈论金融危机,现在换成欧债危机了。”一名经营五金生意的商户说,从大家谈论话题中,也可窥见外贸环境时刻在变。
【关键词:中东乱局】 外贸风险接踵而至
2011年,除了欧洲市场受到冲击外,义乌小商品传统出口市场———中东,订单情况也并不乐观。倒不是订单量出现了下滑,只是对商户来说,每一个订单貌似都充满了战火的硝烟。整个2011年,中东多个国家的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中。
“现在大家接中东订单,都比以往更谨慎。”经营袜子生意的楼芳萍说,由于中东多国政局不稳,正式接单前,她都会打开电脑看看当地的局势。而在市场内,商户也会相互分享中东客户的信用信息。
据悉,从去年年初开始,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等国家,国内危机不断,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这一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乌小商品的出口贸易。
义乌“晋升服饰”的产品主要出口到苏丹、迪拜等地,其中苏丹贸易量占一半。该国地处北非,政局一直不稳。2011年7月,苏丹分为南北两半。由于“晋升服饰”的几个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南部,南苏丹独立后政局仍不稳定,几名大客户也不敢冒然进货,采购量因此急剧下滑。
“从去年8月开始,外贸订单降了近一半。”公司负责人陈新荣说,以往公司外贸订单一周有8~10个柜,但去年7月以后单周出货量降了一半。
无独有偶,同样做服装出口生意的黄先生,也遇到了件苦恼事:去年3月发往利比亚的一批服装虽然安全到港,但当地客商迟迟没去提货,无法收到尾款。
联系后,黄先生被告知利比亚爆发战争,当地很多行政部门和服务行业都停止了正常运作,采购商不敢去港口提货。即便提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出于安全考虑,对方推掉了这笔订单。
而类似的无奈,在2011年的小商品出口贸易中,并不鲜见。
【关键词:暖冬】 多数商户预留库存
昨天,义乌的最低气温4摄氏度。
“寒冷”两字,似乎与这个冬天有些遥远,义乌商户们对这一点感触尤为深刻。
“内销生意不好做,天气暖和,返单少。”谈起2011年下半年生意,围巾商户楼永强感叹,这是一个“前热后冷”的过程:去年8、9月旺季初始时,店里的生意不错,客户订单一个接一个。但进入10月和11月后,国内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偏高。偶尔有冷空气来袭,停留时间也不长,所以客户后续返单十分有限,销量无法与往年相比。
与外贸产品不同,主打内销市场的商户,一般会早早备好库存,等候客户上门。所以,对于靠天吃饭的保暖行业说,当年天气冷暖直接决定着年度销量。
记者了解到,在市场各个保暖用品行业中,旺季成“望季”也并非围巾一种。
四区经营保暖内衣的吴先生说,有几次,气温曾明显回落,但是持续时间不久,客户没怎么补货。之前生产的产品,不少都成了积压的库存货。
“卖了4/5,还有10多万元的货没有卖掉。”他说,就看节前几天天气如何了。要是再卖不掉,估计得放到龙年下半年卖了。
内销旺季不旺。吴先生说,有了经验教训后,今后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还要更加仔细,销售模式上也要创新。
![]() |
![]() |
点击次数: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