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重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现在从宏观层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供大家参考。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既然是必然,一定有内在的规律可遵循。
一、轻工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特征
借鉴国内外经验和行业的特点,未来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征:
1、专业化特征更加鲜明,市场和服务定位要求更加准确。一些行业产业集群工贸结合、产销一体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2、产业集群发展不再是简单的生产企业数量的扩张,做大做强的主要路径一是靠提高企业集中度,提高个体质量;二是将竞争优势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协作和社会化服务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正在形成的新的产业集群,严格准入条件是夯实发展基础的关键因素,吸收高质量的品牌企业入驻以及由此带动产业链式承接成为发展重点。
3、区域品牌影响力将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建设初期,主要靠扩大企业知名品牌数量来扩大产业集群的品牌影响力,企业品牌培育是重点。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品牌积聚达到一定数量时,工作重点应该向区域品牌培育转移。区域品牌一般有三个构成要件:“区域名+产品+特性”,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推动区域品牌创新。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将成为经济增长主要的实现形式。技术装备水平、新材料应用水平、工业设计水平成为未来三个重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5、对上下游资源的控制对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包括原材料基地、产品市场渠道等资源。这种控制能力不再仅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也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产业集群在海外原料基地建设、海外投资等项目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
6、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形式将发生新的变化,现在主要讲直接贡献,包括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等。今后既要讲直接贡献,又要讲间接贡献。间接贡献主要是指对农林、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未来随着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一些产业集群在地方经济中的位次会下降,但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一定要加强。
7、目前,许多产业集群发展遇到了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的限制,打破现有行政管辖区域,跨区域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面对周边区域兴起的相同产业造成的威胁,如何化弊为利,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成功的办法是打造产业核心区,占领制高点,实现产业梯度布局,向产业总部经济模式发展。
8、目前,国内产业集群建设主要靠政府主导,产业集群内的行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管理上出现了“长短腿”的情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要加速培养政府监督指导、行业组织和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事务的运行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和培养行业组织,推进民主管理,由此推进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二、产业集群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讲求工作实效
各地产业集群建设起步时间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产业集群推进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借鉴别人的经验要有的放矢,不能盲从。在研究制定产业集群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要注意把握横纵两条线,首先要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看自身的发展;而后是自己和别人比,看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别人的差距。我认为,简单地评价谁第一、谁第二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谁在发展中更有特色,谁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2、紧密结合经济工作重点,寻找政策对接点
产业集群建设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一定要借势发展。借势就是要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抓住政府阶段重点工作,寻求政策的对接点。当前政府在重点推进有那些工作呢?我认为当前与产业集群建设紧密相关的,一是政府非常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正在配套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二是政府非常重视技术进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作用,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三是政府非常关心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安全,正在开展专项治理。抓住上述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就容易找到对接点。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就可以借助政策,在国家放开民间借贷的改革中寻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点和服务功能定位,争取有所作为。比如,国家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为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创造了条件和发展的机遇,要注意研究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方向,在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新技术应用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等方面寻找项目对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再比如,在国家开展产品安全专项治理中,大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和反响。
![]() |
![]() |
点击次数: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