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一、创建工会社会化维权“义乌模式”
义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义乌。如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值得共同研究的新课题。义乌市总工会大胆探索,填补“盲点”,创新了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的新模式。
2000年10月,义乌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会维权的专门机构———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后改称为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基层工会为团体会员,职工为自然会员。中心工作人员由市总工会向社会公开招聘,与机关干部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中心的维权经费采取“政府补一点、工会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中心在业务上接受公、检、法、司的指导。
与此同时,维权组织网络随之建立。与外省市工会联合,建立跨地区的维权机构;在镇街建立维权工作站,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构织横向跨省市,纵向到基层的维权组织网络。
2007年3月,义乌市总工会盘活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垫付基金,创新实施《职工工资债权工会让渡办法》。职工在义乌务工期间,劳动工资被业主拖欠且面临经济困难或特殊情况的,可向义乌市总工会提出申请,经调查评估,确认债权明晰、符合让渡条件的,由双方签订《工资债权让渡协议》,市总工会按工资债权凭证先予支付,然后以债权人名义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向业主收回债权。
二、社会化维权服务的“四个转变”和“三大效果”
义乌市总工会在推出社会化维权模式后,并未因此而停止创新的脚步,而是不断地丰富工会社会化维权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促进工会维权工作的“四大转变”:
1.关注职工权益诉求,维权内容从劳动经济权益向多种权益转变。一是扎实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立企业在岗职工培训补助制度,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5351名职工获得培训补助。二是注重维护职工身心健康,通过建立“职工书屋”、开展上门免费体检服务、建立企业职工心理辅导室等,切实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维护职工健康权益。三是主动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外来建设者参政议政,2010年有133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推行厂(院、校)务公开的单位2647家,迄今为止共有22名外来建设者先后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并连续9年安排外来建设者旁听市“两会”。
2.健全维权组织网络,维权机构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逐步将维权机构从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向基层和外地延伸,实现维权网络 “横向跨区域,纵向到基层”。加强镇(街)维权工作站和企业(市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两大基层维权机构建设,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建率和专门维权机构组建率均达100%,实现了企业工会组织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四同步”建立。同时,积极与其他市县工会合作建立跨地区维权机构,确保农民工维权“一地诉求、两地联动、双向维权、共赢发展”。
3.坚持“关口”前移,维权时序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转变。一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普法工作,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职工的法律观念,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引导职工依法维权。通过普法宣传工作,推进《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行,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二是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建立工资共决机制,用制度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使职工工资稳步合理增长。2010年单独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率达91%,较2004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三是指导企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对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监督,全力避免劳动争议和纠纷案件的发生。目前,义乌市各类劳资纠纷已较2004年的1.3万多起下降30%,工会组织受理的投诉案件也下降了50%。
4.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维权资源从内部整合向外部联合转变。几年来,义乌市总工会维权资源实现了从内部整合向外部联合的转变。从2006年开始,义乌市总工会会同市府办、公安、人劳社保等13个职能部门在全市开展以“五好” (劳动竞赛组织好、工会作用发挥好、法律法规执行好、劳动关系协调好、企业文化建设好)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41家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共有208家企业获得全国、省、地、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
义乌市工会维权,其政治和社会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维护了100多万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义乌市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共受理投诉案件4774起,办结4470起;接待集体来访370批7859人;接听维权热线回复法律咨询电话5374人次;阻止和化解群体性恶性事件33起;免费为职工出庭仲裁代理317起;免费为职工出庭诉讼代理641起;主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597件;共为职工追讨工资及挽回经济损失2416.955万元。
二是优化了创业环境,促进了义乌社会的和谐发展。借助社会化维权,民工权益纠纷得到有效调解和处理,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为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方式的转型。
三、职工维权前置,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社会化维权过程中,义乌市总工会遇到了从未见到过的新情况。这时,义乌市总工会想到了社会责任标准,想用一种有效协调机制来为身处逆境中的企业和员工服务,调解种种矛盾。即从源头参与、“关口”前移和构建标准体系建设的角度,牵头组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
义乌市联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以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为重点,涵盖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劳动环境、教育文化、制度建设等17个大项、61个具体条款的“义乌标准”。目的就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规范化的公共管理轨道,推动社会责任领域从企业“自我约束”到“社会约束”转变。
评证工作分为企业申报、部门核查、机构认证、社会评选4个程序。评证工作每两年一次,到期验审。评证等级分为A、B、C、D、E 5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措施。在A 级企业中产生若干“义乌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由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进行表彰,并在企业年检、税费、银行贷款、能源利用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
2008年9月,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选择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北苑街道先行试点。首先由评证委员会对申报企业材料进行审核,再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第三方评证,尔后,从A级企业中选出24家企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示,由市民投票从中评选出14家“义乌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 |
![]() |
点击次数: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