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市民之魂,文以化之;城市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这一次,义乌对古今历史文化、民俗人情、经济变迁等内容,进行大规模的收集编纂,这在义乌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可谓是千年等一回的文化盛事。《义乌丛书》编纂成了,谁还会说义乌是文化沙漠?”昨天,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用以上几句话,简要概括了《义乌丛书》编纂的意义。
求书者络绎不绝 赠书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自11月16日《义乌丛书》第一批20种书首发仪式后,义乌市志办的来访客人络绎不绝,目的都是一个:一睹《义乌丛书》真容。吴潮海办公室内的长方桌上,摆着全套《义乌丛书》第一批20种书,共60本。
除一睹“芳容”,还有些人是专门来求书的。“这需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赠送。”吴潮海委婉答复,自己无法提供整套书籍,因为一些线装本的古籍需要三四千元一套,包括新编的陈望道10全本也要1000多元。听到这些,一些求书者却并不退却,“现在拿不到书,将来如果新华书店有售了,也要去买一套来。”一名求书男子说。
《义乌丛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了应对各方来客,吴潮海的工作依旧忙碌。采访中,不时有编辑送来小纸条,它或是书稿的一段文字说明,或是某些材料的联系人电话。“丛书的编纂还在继续,我们依旧需要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吴潮海说。
编纂持续时间长体量大 国内罕见
《义乌丛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
吴潮海说,如果直观一点表达,或许可以用义乌版的“四库全书”来形容。因为它集合了古代义乌历史人文、社会变迁、世俗民情,还包括现当代的一些人物事迹和社会风俗。
按照义乌市委、市政府批复的“义乌丛书总体编纂方案”,编纂按近、中、远期规划操作,《义乌丛书》编纂始于2008年,第一批著作已问世,中期部分计划在2016年完成,远期工作计划于2020年收官。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目前计划内的书籍有160多种、约上千本书。其内容分人物传记、区域文化、先贤遗著、史料文物、地方志乘、部类史志等六个丛编。
“志书当代,史写前朝”,《义乌丛书》与以往的县志遗存、典史古籍有何不同呢?
吴潮海介绍,以往各朝各代,几乎都有一本义乌县志留存于世,但县志是在一本书内写方方面面的事,涵盖各个行业或部门,但丛书不是这样,它不仅收集古代人文历史,还收集先人的著作遗存,另外还收集现当代一些人物和史料,是一种集大成的做法。
“持续时间这么长,编纂体量这么大,在国内也是很罕见的。”吴潮海说。
记者看到,这次出版的新编著作中《奇迹的背后》等,主要就是书写近30年来义乌商贸、市场的发展变化。
《义乌丛书》究竟有多少本?只能说约有上千本
《义乌丛书》有160多种、约上千本书,为什么没有一个确数?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吴潮海拿出一本新编的《品读义乌》。这本书的作者是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福莲,但在最早的丛书编纂书目中,却没有这本书。原先,赵福莲研究的课题是《傅大士评传》,但在研究和撰写这一课题时,赵福莲收集了大量义乌民俗文化方面的新鲜材料。于是,赵福莲主动提出要编写一部《品读义乌》。经过讨论和评审,这本书被放入《义乌丛书》新编著作中。
“在主要课题和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在实际编纂过程中,《义乌丛书》可能还会增加一些书目。”吴潮海说,在系统性、大规模地整理古籍、收集材料时,会发现一些珍贵遗存,但这些东西不能全部放进原先规划的课题,比如一个内容,作者收集了30万字的材料,用到丛书的材料可能只有精华的1万字,而剩下的这20多万字,弃之又非常可惜。对这些材料,往往会出一个单行本。
“这好比酿酒,酒酿好了,还有一部分酒糟,这就是副产品。副产品里也有精品,副产品能有多少,因为编纂工作还有9年多,我现在也说不上来。”吴潮海希望能有更多新课题和有价值的史料被发掘出版。
每一本书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2009年,义乌市志编辑部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是中国社科院的杨海英打来的,那时她正在研究一个有关“中国南兵”的课题,希望义乌市志编辑部能提供一些“义乌兵”的资料。
原来,杨海英曾在韩国做访问学者,在游学过程中,她发现韩国境内留存大量“中国南兵”的资料,甚至还发现一些“南兵”与朝鲜国皇帝的通信,非常有意思。访问归来,中国社科院就给她布置了一个有关“南兵”的研究课题。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吴潮海不失时机地问杨海英,“在韩国,有无发现‘义乌兵’的资料?”
“有,还比较多。”杨海英答。得此答复,吴潮海喜出望外。
通过接触,吴潮海建议杨海英做一个“海外义乌兵的课题研究”,收录进《义乌丛书》。刚开始,杨海英有些为难,但是随着材料的收集和研究的深入,杨海英终于答应承担这一课题。目前,这一课题被命名为《异域长城———义乌兵海外抗倭建功纪实》。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次收录进《义乌丛书》的明朝崇祯《义乌县志》,原已佚失,是义乌作家徐敢在鲁迅文学院研修时,偶然听说山东安丘市博物馆还留存一本崇祯《义乌县志》。随后,义乌市志编辑部人员马上赶到安丘,经过协调沟通,最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崇祯《义乌县志》才重回义乌。
“这是海内孤本,非常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世的,日本的博物馆内还有一本。”吴潮海说,因为存放在安丘的崇祯《义乌县志》有所破损,他们又远赴日本“配补”,影印了县志的剩余部分。
《义乌墨韵》全英文书写
这次面世的《义乌丛书》的20种书籍内,有一本书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全英文书写的《义乌墨韵》。
这本书,收录了义乌的一些古代珍贵书画和部分奇闻异事。内容包括历代皇帝与义乌有关的故事,还有一幅义乌人画的价值1300多万元的画作,及隋唐宋元以来,一些义乌民间的奇珍异宝、珍贵文物资料,都被收罗其中,然后用英文详细呈现。
据介绍,《义乌墨韵》英文版的出世,最早还是分管文化的义乌市副市长王迎提议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也需要传播。”乌伤大地生活着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外商,常驻外国人就有1万多人,遍及五大洲,义乌是名副其实的“联合国社区”,王迎建议义乌能有一本介绍义乌人文历史的英文书籍。
“古代,义乌傅大士就将义乌文化传播到了日本等亚洲国家,现在出版的英文书籍,也可以将义乌文化传播到世界。”有人看到《义乌墨韵》后如此评价。
在《义乌丛书》首发仪式上,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对这本书也是高度赞赏。他说,以后有外国元首到访义乌,就可以用这本书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了。这个礼物既珍贵厚重,也传播了义乌。
两年多来编纂工作进展顺利
《义乌丛书》编纂因工程浩大,分为本地承担、委托合作、向社会招标三种方式实施。本地承担,是指由义乌市市志编辑部直接参与承担的收集、整理和编纂工作。
委托合作,主要是指义乌旧志、先贤遗著,委托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点校整理,第一批分解的共有22个课题,总字数约1935万。到目前为止,已编纂完成635万字,包括这次出版的《陈望道全集》,其余1300万字的任务在2012年基本完成。
向社会招标,是委托省社科院向全国招投标。原先经专家评审的有37个课题,加上在编纂过程中发掘出的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共约40个课题。两年来,这一工作开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影印出版的有包括《青村遗稿》、《傅大士文集》等10本;新编出版的有《品读义乌》、《奇迹的背后》等11本。此外,在印刷厂待印的还有十几本。
![]() |
![]() |
点击次数: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