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风云突变,与国际市场越来越紧密的义乌工业经济不能不受到影响。
面对复杂状况,义乌市委、市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处理准,及时有效采取了措施,破解难题,实现风险企业“软着陆”,促进了全市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和省委书记赵洪祝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义乌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到目前止,全市500万元以上企业没有一家停产倒闭,没有一家“跑路”躲藏。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可谓“乱云飞渡仍从容”。国内一些地方纷纷组织人马,到义乌“取经”,探寻义乌工业经济从容不迫的秘诀。
四两拨千斤的2亿元周转金
2007年之前,义乌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然而,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悄悄越过大洋,“奔袭”而来。2008年,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涨价、国际市场需求消费减退、银根抽紧、民间借贷收缩……多重因素影响下,少部分企业危机隐现。义乌工业经济能挺得过去吗?会不会造成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时阴云密布。义乌工业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义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当年10月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应对和快速化解企业危局的十条对策与措施,显示出了与企业家共渡难关的决心。
同时迅速组建起由市长何美华任组长的“义乌市帮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骨干人员,集中办公,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建立协调机制,开展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调研帮扶。
针对少数企业资金链紧张,难以筹集还贷资金的特点,市财政专门拨出2亿元应急周转资金,用于资金困难企业周转银行贷款。
一方面,义乌市帮扶办将这2亿元资金,输送到各困难企业,通过企业与银行之间封闭运作,帮助其按时还贷、及时转贷。周转资金利率按银行6个月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另一方面,市帮扶办积极协调理顺在周转银行贷款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通过银监部门,努力协调各家银行,使银行对困难企业不擅自抽贷、压贷;通过法院协调就相关银行、民间债权人的查封事项,做到不轻易查封。
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时任帮扶办主任的贾贵南说:“其实,当时义乌工业经济运行正常,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银根抽紧,一旦债权人收回资金,许多本来正常的企业也会‘缺血’。”
该笔应急周转金从2008年底投放到2010年6月停止使用并全部安全收回,直接为106家企业提供了353笔还贷周转资金,累计达到37.8亿元;而间接帮扶的企业,由于互保联保的存在,则大大超过这个数字。2亿元周转金就像“及时雨”一样,不但使企业顺利转贷,也保护了相关银行机构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经帮扶的企业绝大多数快速走上了正常生产经营。据统计,从义乌市2008年10月份帮扶措施出台到2009年底止,经帮扶企业的年总产值达112.2亿元,实现利税4.3亿元。到2010年,义乌市中小企业发展基本趋稳。
共克时艰打出“组合拳”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义乌市委、市政府打出的是“组合拳”,共克时艰,努力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危及实体经济。而周转金只是其中的一“拳”。
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及时部署,确立2009年为“企业服务年、市场开拓年”,多层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全市机关和镇街干部主动到企业,摸排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决急事难事,一年内共走访2万多家企业。服务无止期,这项服务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以“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为载体,“走企业、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常态化工作。
到目前止,全市梳理企业困难和问题1500多个,重点难题交办153个,对1000多家存在一定困难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为了增加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市建设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等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积极开展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办理,对部分工业用地办证存在遗留问题的企业进行分类处置,累计补办土地证249件、房产证359件,涉及土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增加有效抵押金额3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义乌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减负,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取消收费项目115项,让企业轻装上阵,应对危机影响。
同样重要的是,自2009年5月起,义乌“市场万里行”为载体,全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这一年,影响巨大的“市场万里行”就有先后到江苏省南通市、黑龙江省尚志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以及境外阿联酋迪拜等地开展了多场义乌市小商品贸易对接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拓市场。当年参加过重庆义乌小商品对接会的义乌市琪琳玩具有限公司楼其进评价道,“市场开拓年”活动,来得真及时,既开辟了新市场,更重要的是,让义乌市企业家较早进行角色转换,从“坐商”提升到“坐”与“行”相结合的商人。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乌建有多层综合预警体系,信息反应十分灵敏。在日常国民经济统计基础上,政府对物流、客流、资金流、企业运行等7大类39项指标每月进行着监测,管窥经济运行状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数据显示,全市经济金融形势总体良好,2010年义乌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标的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6%和17%,今年1-9月同比又分别下降了27.6%和19.9%。全市不良贷款余额降至10.6亿元,不良资产率0.86%,比年初下降0.27%,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唱响转型升级主旋律
对于这场至今还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义乌市委、市政府认为,最关键的措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于是,转型升级成为了义乌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企业上市等相关扶持政策。义乌市的企业迈在了转型升级的路上。
浙江诚信制带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杨军说,公司今年逆势增加技改资金1000万元。“我们的重点放在先进科技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据介绍,技术改造后,每台设备提高产能可达30%,而能耗则下降15%左右。
浙江宝娜斯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祖群则致力于描绘“微笑曲线”,通过营销模式创新与研发设计,提高企业竞争力,争当“世界品质、义乌制造”先锋。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义乌市工业经济发展新机遇,调结构、稳产业,推升级。饰品、纺织、无缝织造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出现集群化转型升级现象,2008年至2011年,义乌市新增了中国合成革国际工贸基地等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生物、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也正在崛起。目前,已储备重大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额420亿元以上。义乌市企业数量从2008年的2万多家增至目前的3万余家。
贾贵南说:“2011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再度趋向复杂的背景下,义乌工业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企业运行情况明显优于2008年,企业经营、发展和信心三项指数都处于‘景气区’。”
记者兴奋地看到,义乌工业经济表现不俗。市经济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25.37亿元,同比增长22.32%;5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78.56亿元,同比增长28.74%。
经历“乱云飞渡”的义乌工业经济,正迎来无限风光。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方星梁
![]() |
![]() |
点击次数: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