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下半年节假日扎堆,一些节庆商品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每年的11月,随着婚庆高峰到来,义乌副食品市场二楼的喜糖区就特别热闹,今年也不例外,通道上坐在店门口包喜糖的,柜台前忙着记录订单的,推着小车来回送货的,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往年同样热闹的滋补品区,今年却没有准时走入旺季,不少经营户三三两两在店门口聊天,用他们的话说,感觉这个秋天“有点冷”。
喜糖商体验“甜蜜负担”
在喜糖行业,生意有多火,看看糖包堆得多高就知道。国庆节后,义乌副食品市场二楼的喜糖铺门口,就坐满了一堆堆包喜糖的人。“也不知道具体包了多少,只知道这几天都是从早上市场开门,一直包到下午市场关门,中间除了吃饭,其他时间没空过。好在大家边包边聊天,感觉时间过得快,就是一整天做下来,有点累。”佳缘喜铺门口,陈阿姨一边麻利地捆着红绳,一边告诉记者。
昨日在店里守摊的是店主的女儿,她告诉记者,这几天父母去厂里催货了,店里人手不够,她就跟单位请了几天假,过来帮忙,而这会在门口帮忙包糖的,也都是家里的亲戚。据她介绍,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春节前后是喜糖销售旺季,特别是周末,都来不及包。他们店里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元旦后,20日要交的1万多包糖这几天都在日夜赶工。她揉了揉眼,说累了点,不过生意好,大家也都乐在其中。
生意好也不是全无烦恼,这几天吉来喜糖铺店主赵苏娟就为拿不到货而焦急。她告诉记者,婚庆扎堆,喜糖需求量激增,一些品牌喜糖都很紧俏,尤其是德芙巧克力,上游经销商都在控货,这个月已经好几次出现断货了。
她店里前天刚发来5箱,昨天马上卖光了。亲戚朋友想让她帮忙留点,都留不住。“尽管今年以来德芙巧克力每斤涨了5~6元,算涨得比较多的品种,可大部分客户都指定要德芙巧克力,觉得会显得有档次点。”赵苏娟说。实在调不到货的话,她会建议客户改换其他品牌,而对于目前不急用的顾客,则提醒早下订单。
据了解,不仅是德芙,徐福记、阿尔卑斯、不二家等品牌,也偶尔会有断货情况,这主要与这几年的消费趋势有关。方先生开喜糖铺十几年了,他介绍说,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大家对喜糖的牌子、质量也挑剔起来了,最早都是本地的土糖,然后是水果糖、奶糖为主,牌子也比较杂,到了这两年,棉花糖、气泡糖、软糖、夹心糖,甚至巧克力、红枣这些“另类”喜糖受到市民青睐,便宜的喜糖销量反而出现下滑。
“一般1包糖8~10颗,各种各样的糖果每样一个,折合下来3~4元一包,比过去提高了一个档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只要巧克力或太妃糖的也有,那样价格更高些。”方先生说,此外,不光是本地人,附近的东阳、武义客户也会慕名过来采购,这也让他对行业的前景很是乐观。
滋补品店主急寻良方
与二楼的红火场景相比,一楼滋补品区的人气就淡了许多。不少经营户都倚在门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还有少部分在店里翻报纸、上网。均鑫参茸商行老板娘曾英月告诉记者,往年中秋、国庆两节会有一个小高峰,销售旺季则是从11月到次年春节前后,而今年的生意到现在还没有起色。“一般天气凉下来,一些熟客就会过来看看行情,顺便买些回去,可今年特别淡,连老客都来得少。”曾英月说。
一圈转下来,记者发现生意冷清的不止曾英月一家,不少经营户都对今年的行情有些看不透。“去年这时候,每天总有一、两单生意,今年却连着几天不开张。你看这些切片、打粉的机器都空在这,别说买了,连问的人都少。”另一经营户付女士说,为了吸引客户,尽管今年不少滋补品的拿货价都上涨了,但她店里的零售价却没怎么调整,少部分上涨品种,幅度也不大。
开源不行,部分店主就从节流上想办法,有的将多余的店面转租,有的则附带做起了其他生意,何爽就是他们中的一位。小姑娘来自东北,在这市场里做了好几年的生意,由于嫌自己的店面位置靠后,前两年她租了大通道旁边的铺子,今年考虑到节约成本,她搬回了自己的店面。“租金不断上涨,从最初每年7万多元,涨到今年的10多万元,生意好的时候还无所谓,生意清淡的话,房租都赚不回来,想想还是搬回来,省点成本。”何爽说。
对于问题出在哪里,经营户认为成本上涨只是其中一小块,整个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才是主因。一方面,8月份的“血燕窝”造假事件,对于滋补品市场无异于平地惊雷,不少消费者谈滋补品色变,需求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去年以来,物价高企,市民“钱袋子”紧了,花钱比以往慎重,对高价的滋补品多敬而远之。此外,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一些过去的消费大户出手也不如以前阔绰,大都缩减了订单。
“市场物资的丰富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对市场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英月说,前几年流行“送礼送健康”,人参、鹿茸、燕窝等高档礼品较受欢迎,而现在高档香烟、红酒、进口水果等更受中青年的喜爱,这也分流了一部分潜在的顾客。另外,滋补品不像其他商品,多是“奇货可居”,如果采取打折或是买赠等促销方式,反而自跌身价,因此,经营户们有些一筹莫展。
【管理人员支招】
-营销也要讲究策略
义乌副食品市场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总经理楼亨云说,义乌市场的集聚效应不容质疑,但好的平台就像搭好的戏台,外在条件具备了,戏唱得好不好,能不能留住观众,还得看经营户自己的本事。”他以各地区馆的经验为例,作了说明。比如台湾馆的取胜法宝就是差异化的产品,他们在产品选择上走精细化道路,主推各种包装精美的饮料、糕点、蜜饯等,很受东北、西北地区经销商的青睐;东北、新疆等展馆则是主打特色牌,当地的自然资源是天然的名片,人参、灵芝、红枣、干货等产品各领风骚;江苏、湖南等省份则依托产品自身特点,走外贸的路子,远销奥地利、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他介绍,这几年随着城区连锁超市的发展,采购方式发生了转变,中间环节减少,零售商的市场也在萎缩。此外,周边市场辐射力的提高,也对义乌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对于副食品市场来说,如何转变经营方式,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从上到下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市场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探寻解决之道。以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的开办为例,就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场所,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经销商一个一站式采购的渠道,提升市场的吸引力,顺便带动其他副食品的销售。而这几年来,市场节节攀升的销售额让管理者和经营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链接
义乌副食品市场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一至二层总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标准商位2147个,共有经营户2000余户;第三层为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义乌副食品市场主要经营干果炒货、高档补品、酒、饮料、调味品、日用百货等。市场自开业以来,呈持续繁荣发展态势,日客流量逾2万人次,年成交额达48.1亿元,产品辐射全国各省市,并远销欧洲、南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 |
![]() |
点击次数: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