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洋骗子”增多最直接的原因,是赊账经营愈演愈烈,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采购主体不规范,准入门槛过低,案件发生后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案件定性、追赃、处置困难,损失很难挽回。
最重要的就是赊销模式,即客户支付少量定金甚至无定金,让义乌商户先将货送到客户的仓库,半个月到1个月之后再付款。
“很多洋骗子是听说了义乌的赊销模式,才专门来行骗的,就是看到了这个时间差。”龚卫东说,在他接触到的案件中,很多“洋骗子”都是在本国身无分文,专门来义乌“淘金”的,而一夜暴富的“成功案例”又吸引了更多的洋骗子。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凤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以前的案件中,洋骗子大多是“专业”的,即来义乌就是为了行骗,捞一票就走。最近几年,“金融危机冲击下,有些在义乌经营多年的公司也难以为继,就在最后撤离的时候狠骗一把,更难防备。”
“2005年之前,我们就呼吁义乌经营户坚持‘30%原则’——商户至少要向外贸公司收取货物总价30%的定金。”龚卫东说。
这就是“洋骗子”的7寸,因为“洋骗子”在骗到货物之后,只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当作仓库尾货就地低价销售,要么运回本国,但如果支付了30%的定金,“洋骗子”就获利有限了。
防不胜防、疲于应付
看起来,30%原则百利而无一害,但就是无法通行。
“义乌市场里,充斥着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品相似度极高,基本没有特色。”胡凤林说,这样的市场环境导致义乌小商品经营户间长期处于低级竞争中,要么降价,要么就给予客商更长的账期。
义乌的小商品经营早已是薄利,价格竞争的空间有限。龚卫东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争抢生意,义乌经营户就在账期上竞争,“赊账的金额越来越大,账期越来越久,隔壁给你1个月账期是吗?我给你2个月。”
金融危机之后,在义乌的外贸公司逃匿事件不断增多,经侦大队作为打击合同诈骗犯罪的主力军,“防不胜防、疲于应付。”
义乌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朱金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大量的精力都被用来安抚被骗商户了。
经常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商户来报案,闹哄哄地站在门口。但大部分情况下,骗子早已离境了,经侦部门此时立案、受理,已经太迟了。
不少在义乌诈骗后卷货、卷款外逃的外商,涉及的涉外机构并未到省工商局登记,警方很难收集到证据,无法对案件明确定性。而外商在交易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行为的相关证据很难查找,特别是货物资金的去向很难查清,一旦外商逃到境外,侦破难度更大。
最好的防骗手法—— 收取30%定金始终无法施行,朱金弟只得退而求其次,建立一个能让经营户摸清对方底细的系统。
![]() |
![]() |
点击次数: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