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如今,只要一提起义乌,人们都会发出惊叹:“那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商贸名城。”但说起义乌当年“兴商建县(市)”的发展战略,说起“以商促工”、“工商联动”、“以商兴城”等系列发展策略的来由以及演变过程,恐怕了解的人为数不多。
确实,得春风之先、逢机遇之运、获政策垂青,当今,义乌成为我国第十个经济特区。从此,打开世界“天窗”的义乌,又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忆当年,同样面临历史抉择,义乌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继而创建正式开放的小商品市场,有多少“山重水复疑无路”,又有多少“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不久,当年义乌市场主要决策人、义乌原县委书记谢高华,亲临义乌参加市场30年创业者恳谈会。这位两鬓染霜的八旬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小商品市场是人民群众的创举。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和发掘义乌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才是开放义乌市场、搞活义乌经济的根本。”他还认为,30多年过去,义乌换了9位书记,但兴商建市(县)的战略从没有改变和动摇过,义乌市场也越办越兴旺,创造了今天的奇迹。
历史总是历史。
请人们记住1982年8月25日这一天。义乌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号)》,宣布9月5日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这也是义乌确立“兴商建县”发展战略的“前奏曲”。由此它镌刻在了义乌超常发展的丰碑上。
据时任稠城镇党委书记的杨守信等人回忆,建在湖清门的稠城镇小百货市场(义乌**代小商品市场),得到了县委的大力支持。开业当天,300个摊位把市场挤得满满的。后来不少权威人士称:这个市场突破了我国经济领域的四大禁区,即公家不可以兴办商品市场的禁区,农民不准经商的禁区,个体商贩不准经营工业产品的禁区,个体商贩不准搞批发的禁区。
姑且不论这个市场系全国**个公办的、开放的小百货市场。“开放”之日又恰逢党的十二大召开。但市场兴办之初,社会上还是争议不小,很多人忧心忡忡。这时,谢高华对稠城镇的干部说:“你们大胆去做,有事情我来扛着,大不了掉‘乌纱帽’。”
其实,在这之前,义乌县委一班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义乌农民素有外出经商的传统,个体小商品流通渠道早已畅通,廿三里、稠城都自发形成了季节性的提篮叫卖的自由市场。这对于当时人多地少的义乌来说,可谓是在夹缝中孕育希望。
历史,有时需要大胆描绘和设想。
于是,在广大经商户放声的拨浪鼓和吆喝声中,义乌县委的决策者们顺应民意,积*听取各方意见,召开各种会议,很快形成了“以商兴县”的发展思路。1983年,义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数次在不同场合提出“以商兴县”的设想。
1984年10月,义乌的决策者们受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精神的巨大鼓舞,大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果断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次年2月,义乌被省委列为省农村工作会议的典型发言单位,义乌新任县委书记赵仲光以《兴商建县,振兴义乌》为题作了典型发言。义乌“兴商建(县)市”的发展思路就正式被确立下来。
历史总能与传奇融为一体。
“兴商建县”发展战略的确立,也正是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前夕。这个结构为摊棚式的小商品市场开张后,近2000个摊位迅速摆满,每天前来交易的商户超过万人,申请进场经营的络绎不绝。
第二代、第三代……义乌市场继续超常规发展,其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千上万的农民积*参与经济的开发,进入市场经济的大课堂。
1988年撤县设市后,义乌市委、市政府继续实施“兴商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促使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辐射能力由周边县市逐步向省内、国内乃至国外拓展,国内外相关经济主体和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断得以强化和发展。
“顺应发展规律,必须适时推进‘引商转工’、‘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实践证明,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一发展思路是十分正确的,它把工业作为实施“兴商建市”战略的又一重点来抓,丰富和发展了其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义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中国最大的袜企——浪莎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兴商建市”战略的引导下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一批经商大户,迅速转向发展与市场关联度较大的轻工产品生产,并且以较快的速度超过了一些更早提出“工业强市(县)”战略的周边县市的生产水平,对义乌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摇篮”作用。
市场风雨30年,义乌已发展到第六代市场。第六代市场已成为义乌市场群的核心主力,它使义乌市场完成了从集贸市场到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市场的蜕变。义乌提出的以打造“三中心两高地”为核心的国际商贸名城的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
新的历史,注定是一个新传奇的开始。
“兴商建市”,义乌崛起的独特发展战略。“海纳百川”的义乌,将高高站立在义乌试点的新平台上,策马扬鞭,抒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王曙光
![]() |
![]() |
点击次数: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