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专业批发市场策划咨询招商销售”实战实例系列:
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务院单独就一个县域综合改革作出批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一个国家战略在这里启航。义乌再一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开展这项综合改革试点,将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专业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富民强省,起着重大的带动效应。
从走街穿巷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担,到万商云集的国际商贸城市;从“兴商建县”战略到实践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是什么力量推动义乌创造了奇迹?
市场建设,总是在关键时候**一步
“义乌自古是穷地,人多地少缺粮米,为了解决温饱大问题,鸡毛换糖做生意。改革开放春风起,义乌人赶上了好时期。经商做生意,拨浪鼓摇出了新天地。”
这是传统曲艺里义乌道情的一段唱词。这段唱词道出了义乌人经商的起源是货郎担拨浪鼓。
在改革开放之前,装满了针头线脑和麦芽糖的货郎担在义乌人的生活中不仅是送货上门的便利店,还是新鲜的潮流资讯,是一种贸易方式的萌芽。
上世纪70年代末,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在马路两侧摆起了地摊,货郎担固定在了摊位上,市场的种子开始萌芽。有5个子女的义乌农妇冯爱倩也是这“马路市场”中摆摊的一员。可是,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些摊位经常被驱赶,致使老百姓颇有怨言。后来广为流传的冯爱倩为了养家糊口摆摊而和县委书记吵架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时。
1982年,义乌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决定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9月5日,在一条臭水河上架起水泥板,当成简易摊位,义乌**代马路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悄然开张。
从此义乌屡有“先行先试”的创举。
1984年,义乌喊出了“兴商建县”的口号,市场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12月6日,市场从湖清门迁到了新马路,改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义乌的第二代市场摊位编排有序,内含小百货、服装、尼龙袜和针织内衣等大类,开始出现划行归市管理的理念,实现了“以场为市”的转变。
从第三代市场开始,义乌就有了一个国内小商品批发市场老大的殊荣。1986年,市场第三次搬迁,由新马路移址城中路边。这个投资440万元,占地44000平方米,摊位数超5000个的市场,当年成交额就突破亿元大关。经两次扩建,1990年底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市场成交额增至10.12亿元。
1992年,市场第四次易址,扩建成了**大型室内市场――篁园小商品市场。当年,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批准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中国小商品城”。
5次易址、10次扩建,如今义乌小商品市场群经营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市场成交额连续20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简单的发展描述背后,是无数过程中遇到的问号,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惊叹号;是数不尽的惊涛骇浪,和战胜险情的勇气及创新之举。
惊回首,经历世纪之交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省内许多专业市场纷纷衰落,义乌也遭遇险情。2001年前后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绝大多数商户只知道“现场、现金、现货”交易,不懂得外贸业务,不解电子商务,市场成交额徘徊不前。当时有专家断言,进行“三现”交易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八年内将难以为继。
“这种悲观的判断,其实反映了义乌粗放贸易方式的危机。它逼着我们立足市情实际,重新谋划义乌市场的发展路径。”义乌市政府一位**干部说。2002年底,义乌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发扬历届市委市政府兴商建市、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从2001年12月开始分期建设至2005年10月全部建成的新一代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的第五代市场,统一冠名为“国际商贸城”。它树立起世界小商品市场新坐标。硬件设施**的国际商贸城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嫁接提升传统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功能对接。宽带接入每一家商户,主人足不出户可与世界各地的客户下单交易。这是一个超越了“三现”交易方式,集商品展示、外贸洽谈、购物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订单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从此,义乌小商品真正大规模地走向世界。
义乌大规模建设市场的资金从哪里来?从思路创新中来!1991年,义乌在全省打响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炮。**次出让每平方米仅6200元,1993年出让时已涨到1.58万元,2003年下半年涨到22万元,屡次刷新全国纪录。到2005年,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中,义乌筹集到了几百亿元建设资金促进这个商贸城市的飞速扩张。
从马路市场的诞生,到“兴商建市”战略的实施;从建设“国际商贸城”,到“义乌制造”的联动,凭着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义乌总是领跑时代。
体制创新,为长大的孩子换上合身的衣服
如果说,义乌人的经商天赋根植于融于血液的拨浪鼓文化,那么义乌从一个浙中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国际商贸城市,无疑得益于各级政府引导有力、调控有度,科学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得益于开明政府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义乌的政府是“有为”的。在“鸡毛换糖”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的年代, “大串联”期间的1966年,义乌基层组织居然给外出的“敲糖帮”开出“长期证明”,证明上赫然写着:“这是我县传统的支援农业举措之一。”
义乌政府是“无为”的。在“文革”期间最多的一年,义乌全县有7000多副货郎担外出,政府对小商品交易的宽容由此可见一斑。
一直以来,在改革审批制度、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建设精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汇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方面,义乌堪称典范。
回顾历史,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义乌总是得到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200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号召全省各地学习义乌的发展经验,以推动全省各级各地各方面的探索创新。同时酝酿给予义乌更大的发展权限。
义乌在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居第12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当时义乌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全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389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但由于县一级不能注册护照,也不能设立海关,在融资方面更是受到限制,义乌发展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这种政府管理上的不适应比喻成“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所以给义乌扩权是“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2006年11月,浙江启动了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的主角是义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浙江一个地级市大大小小的审批权力大约有1000多项,义乌拥有618项,其中省级事项下放445项,市级事项下放173项。义乌因此被称为“中国权力最大县”。扩权后义乌市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关分支机构,并赋予这些分支机构设区市或相当于设区市的职能。当时的义乌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和**可直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县级市。
“以前办签证要到杭州,后来在义乌就可以办了,方便多了。”一名中东商人告诉记者。现在在义乌就可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等多项涉外权力。
制度的创新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007年和2008年,义乌出口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0.5%、24%。
2008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设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其中,将嘉兴、义乌两市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义乌一路快跑。
2010年,义乌实现全市生产总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财政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75元。
截至2010年底,有3008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1/2强,位居全国县级首位。2010年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出口57.6万个标箱,同比增长12.7%。2010年,临时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9.70%;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达1.3万余人。截至今年4月30日,义乌市场与世界上2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但是,随着义乌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通关效率低下等影响小商品市场进一步做强的体制缺陷日益凸显;进出口失衡、产品附加值低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也成为义乌之痛。在进军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关键时刻,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给予义乌“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试先行权”,无疑为义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国家战略,小商品实践大战略
春夏之交,草木葱翠,万物盎然。
5月6日,浙江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隆重召开:义乌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在这里启航。
“到2020年,率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针对义乌改革试点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说,义乌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全国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一个很突出很重要的部分。通过开展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内外部经济和贸易平衡,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型贸易制度和管理体制,对于加快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贸易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个城市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战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目前,全世界有8座购物天堂城市:纽约、迪拜、巴黎、伦敦、香港、米兰、东京、洛杉矶,人们憧憬通过试点升级后的义乌,将和他们比肩,成为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贸易名城。
未来的义乌市场,将是“市场采购” 新型贸易方式:实现公平市场、商品归类管理,出了纠纷能迅速追溯责任。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试点方案,义乌试点主要是围绕探索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这一核心,推进“有形和无形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两个统筹、突出抓好“市场提升、产业转型、区域发展”三个重点,不断强化“交通物流平台、金融服务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城市服务体系”四个支撑。
为了迎接国家试点,国务院研究室成立专题研究组,帮助义乌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研究,形成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总报告和7个专题报告。今年4月,省政府向义乌派驻了28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工作组,对相关问题进行重点调研。义乌方面也早早地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进行研究。针对市场采购特点,他们对照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旅游购物等贸易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比较研究。
目前,围绕改革试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义乌市已经编制了26个专项规划。重中之重是,加快建设“义乌港”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做大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四个***展会,构建现代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等等。据介绍,完成这些规划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918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投资约1730亿元。
8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改革在义乌已经启动,包括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已初步建成,建设中国义乌(坦桑尼亚)经贸合作区已动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本外币兑换公司挂牌营业,建行、工行、农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4家股份制银行在义乌的分支机构由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
在5月5日下午召开的“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汇报会”上,浙江省恳请国家给予包括电子商务建设、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开放义乌航空口岸等18个方面的政策支持。
为了顺应市场转型升级,去年以来,义乌市积*建设进口商品馆、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积*谋划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海量数据储存及信息处理中心。
现在义乌主打生活类小商品交易,今后打算建国际性的生产资料市场,交易各类金属、机械等大宗商品,这个市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堪比一座小城。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介绍,根据规划,未来的义乌生产资料市场将成为辐射全球的现代化**生产资料展示交易中心和权威的价格形成、发布中心。
……
先行先试,需要敢趟“雷区”、勇破“难区”、善闯“盲区”的胆气和智慧。义乌正在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探索者、领跑者。
![]() |
![]() |
点击次数: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