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大市场。“十一五”期间,义乌以小商品制造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基本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制造业发展格局。作为全国第十个“经济特区”,义乌工业“十二五”时期将如何发展?本刊记者请义乌市经济发展局局长贾贵南就义乌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
目标:打造***工业名片
谈及义乌工业,贾贵南介绍说,义乌市委、市政府领导把依托国际大市场做强工业作为发展战略,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是全球经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也是义乌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义乌处在的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迈向高级化阶段,劳动力和土地短缺正成为常态,要素成本提高将削弱义乌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建立的竞争优势。义乌工业外向型程度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都将对义乌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面对这些挑战,义乌市委、市政府把“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为“保持优势、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现有工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协调、对全市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以快速工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在若干优势领域打造出***工业名片。
之所以提出“***”的要求,贾贵南分析道,义乌工业发展依靠的是全球市场网络为依托的综合性软实力,实施 “以商兴工、工商联动、贸工联动”战略不断培育和发挥潜力,开放共赢的创业文化构建持续竞争力,保持优势就是巩固这些基础,突出鲜明的特色。义乌工业发展也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业以纺织和饰品等轻型工业为主,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以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为主,公司治理模式由创业阶段向规模化、规范化运营的阶段转型需要较长过程;城市功能形态、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明显不足。这些都迫使义乌工业必须在转型升级中加以突破。
义乌市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目标是2200亿元。其中,流行饰品、无缝织造和汽车内饰等三大行业将打造成为义乌工业的世界名片。
根据义乌工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义乌将围绕具有优势的大纺织、工艺饰品和新兴产业这三大产业,选择特色优势环节,作为发展重点;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200亿元。其中,流行饰品、无缝织造和汽车内饰等三大行业将打造成为义乌工业的世界名片,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50亿元、350亿元和200亿元。
布局:两核、两片、多园
“义乌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义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带动,工业布局也跟随市场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义乌工业‘十二五’的总体布局结构是‘两核心、两片区、多园区’。” 贾贵南说。
两核心指义乌经济开发区和义乌省级工业园区,两片区指义西南和义东北两个工业发展片区,多园区指在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内,规划设计若干个工业“园中园”。
贾贵南介绍道,义乌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前三期共10.6平方公里的开发,四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2.2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布局的重点是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规模效应,由目前的“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总部基地”转变。通过优化、提升现有的功能空间,重点建设“五园二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工艺饰品科技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纺织产业园、文体用品产业园,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和总部经济服务区等。产业发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引进新兴的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模具制造、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太阳能应用等,一类是促进现有传统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包括针织袜业、工艺饰品、彩印包装、文化用品、线带、拉链、玩具等。
义乌工业园区是义乌市产业大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面积为84.39平方公里,其中整合提升现有区域30.03平方公里,新增规划用地54.36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是义东北工业布局的核心区,而园区核心区则重点建设“二园二区二中心”:无缝服装科技产业园和电子电器科技产业园,打造产业基地龙头企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装制造中心和日用小商品创造中心。近期主要通过整合功能雷同、特点互补的工业功能区,实现内敛式、集约式发展;通过严格限制“三高两低”型项目入园,提高入园企业的档次和水平,使工业园区成为推进工业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
保障:优化政策环境是首位
“十二五”期间,义乌工业将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突破口,通过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贾贵南介绍,工业转型升级要求政府调整角色,义乌将积极推动建立知本型政府,包括多渠道吸收各种高层人才,为义乌发展提供**的战略、情报和信息支持,确立义乌的全球制高点。
义乌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设计中,把国际化作为工业化水平的**标杆,将市场招商和产业招商并举,主动整合全球产业链。在总部经济建设中,努力吸引央企和国内大企业在义乌建立“事业总部”, 将大企业的人才、管理、渠道、政策、品牌等优势资源引入义乌,使义乌成为央企和大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的节点,同时也鼓励本地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将义乌产业的部分环节向其他地区有序转移。
贾贵南说,义乌的“快集群”优势就是以快制胜。义乌将鼓励电子信息软件行业的发展,鼓励大企业进行信息平台建设,着重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展示要求高的产业。在构筑高层次人才高地上,吸引与培养并重,包括为高级管理人才建立“荣誉市民”制度,对有突出贡献者授予政府特殊奖励津贴、政府特别顾问职衔等。在推动企业资本运作上,政府将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全资设立、参股、奖励等方式,鼓励多种主体设立混合所有制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国内的专业投资机构全面对接,一方面积极扶持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上市企业的“义乌板块”成为义乌总部经济的支撑亮点;另一方面推动义乌丰厚的资金,转向战略性的新兴领域。
义乌的土地资源紧缺,“十二五”期间将利用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机遇,推行土地利用的规范化、功能化、集约化。通过创新机制鼓励低效和闲置土地二次开发、分层分档发展标准厂房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工业用地和商贸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制度方面实行“双轨制”,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生态型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重点产业和行业、大项目、大基地倾斜;政府将投资建设部分工业用地的配套设施,促使企业将更多土地用于工业发展。
![]() |
![]() |
点击次数: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