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华中科技大学年愈七旬的交通规划专家赵教授,上月**次到我市考察城市建设,对义乌连连发出三个“根本想不到”的感叹:根本想不到城市会如此庞大,想不到经济会如此繁荣,想不到交通会如此拥挤……赵教授回到学校,即向学生们推荐:到义乌去大显身手!
小城镇迈向大都市:魅力越来越大
事实上,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涌到了义乌,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入户义乌创业的就达到816人。
谈起其中的缘由,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刘宇奇说:“义乌是一座商贸创业型都市,城市规模与品位正在不断提高。”
刘宇奇是湖南人,2009年来到我市,在义乌经济开发区“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创办了一家浙江真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研发生产的真空集便器以及生态处理系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抢手货。
昔日的弹丸小城,而今已经名扬海内外。在市场的带动下,到去年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规模已经达到91.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5.6%;建成区绿地面积2936公顷,建成区公园面积58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8平方米;主城区的人口已突破100万……
八轮规划:蓝图越描越壮丽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早在1977年,义乌曾经对当时的城区稠城镇进行过发展规划。当改革开放推进和“兴商建县(市)”发展战略提出时,1984年,我市对城区所在地稠城镇进行了第二轮发展规划。1990年,根据发展需要,我市进行了第三轮规划,将原来对稠城的规划提升为《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
此后,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高瞻远瞩,进行了多次修编调整和一轮轮的规划。每一次规划,都立足新视野,提升新内涵,引导城市建设发展实现了新飞跃。
2003年,我市创新理念,改变以往单单对城区进行规划的思路,将整个义乌市域纳入一盘棋,编制了《义乌市城乡一体行动纲要》,将全市市域纳入统一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在此基础上,2006年,我市编制了《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放眼全球,从义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省域、长三角发展,致力于资源共享、拓展城区腹地、建设浙中都市区。此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实施。
今年3月,《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义乌市城市化进程又被注入了新内涵:我市将大步迈向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大建设:既重产业平台更重民生品质
围绕“兴商建市”战略,我市首先将建设重点放在市场体系建设上。经过30年建设,我市先后5次易址、10次扩建,形成了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义乌家具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贸城等市场体系。与此同时,作为市场支撑,我市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努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开拓工业产业平台,此举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更为城市扩张拓展了新空间。
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我市将完善城市功能作为重点,每年都列出数十项重点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全力强化道路、水电管网、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饮用水困难,建成了八都水库,实施了横锦水库引水工程,建立了日供水30万吨的自来水二厂、三厂;
为了连接中心城区与江东,篁园大桥、南门大桥、宗泽大桥、丹溪大桥、经发大桥、商博大桥等10余座大桥相继建成,彻底改变了义乌江两岸通行难的问题;
为了提供休闲场所,建立了绣湖广场、江滨绿廊公园、雪峰公园、鸡鸣山公园、城北农业园区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除完善了本地的中心医院、中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外,我市还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义乌附属医院,以提升医疗水平;
为了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建立了现代化的图书馆,展开了现代化电影院、群艺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增强体育场所,又建立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这些建筑,正在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一位学者评价道:义乌已经成为了国际商贸都市。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方星梁 虞欢欢
![]() |
![]() |
点击次数: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