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展示回顾党领导义乌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丰功伟绩,报道义乌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今日起,本报特推出“商城党旗红——纪念建党90周年巡礼”栏目,敬请关注。
小时候,最惦记货郎担路过家门口,拨浪鼓的清脆声响在巷子里一下子传开去,货郎们不需要大声吆喝就已被各家的小孩儿围得转不开身。大人们总是聊着天,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那些岁月,货郎担不仅是送货上门的便利店,还是新鲜的潮流资讯,是一种贸易方式的初萌。
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于义乌而言,货郎担和拨浪鼓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和记忆。
“华夏**市”,
连续20年雄踞集贸市场榜首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改革开放前,义乌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但是,义乌素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上世纪70年代末,义乌稠城、廿三里两地的农民就在马路两侧摆起了地摊,市场的种子开始萌芽。1982年9月5日,在湖清门一条小河上架起了水泥板,当成简易摊位,义乌**代马路市场悄然开张,市场年成交额达到了2321万元。
义乌市场由此发轫,并逐渐声名鹊起。
1984年,义乌喊出了“兴商建县”的口号,市场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同年12月6日,市场从湖清门迁到了新马路,命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1986年,市场第三次搬迁,由新马路移址城中路边,鼎盛之时,市场年成交额增至10.12亿元;1992年,市场第四次移址,扩建成了**大型室内市场——篁园小商品市场。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批准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中国小商品城”。
进入21世纪,义乌市场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了第五代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组织形态已从集贸市场转变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贸城,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致力于引领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飞跃。
近30年来,先后5次易址、10次扩建,如今义乌小商品市场群有商位6.2万个,汇集了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2010年市场成交额达到621亿元,连续20年雄踞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万商“赶集”,
义乌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义乌,“老外”是一个亲切的称呼。漫步市场中,总能看到肤色各异的外国客商,当你用英文和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会朝你微笑,嘴里蹦出略显生硬的普通话。
这里,拥有80多个国家近1.3万常驻外商,有2652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这里,每天有20余万的经商大军,以日均2000多个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规模,将商品发送到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日用消费品市场业界的标杆;这里,义乌法院成为全国**家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的基层法院,义乌成为全国**家设立出入境管理局的县级市和全国**可以直接受理外国人在华就业行政许可的县级市。
回溯市场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义乌总是很适时地把握了宏观经济的节拍。上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义乌敢为人先,建市场发展内贸,到了21世纪,义乌市场又果断地抓住“入世”的机遇,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实现由国内中小企业贸易平台向国际贸易平台的嬗变,完成了市场发展质的跨越。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2005年,义乌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2006年10月,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试点”惠风和畅,
市场转型升级正当时
5月6日,值春夏之交,草木葱翠。
这一天,继2008年入围“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后,历史又一次选择了义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在义乌党校隆重召开:义乌又一次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加强市场建设,是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当前,义乌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发展;二是出口与进口、转口联动发展;三是生活性消费资料市场与生产性资料市场联动发展。
“公司将顺应市场转型升级趋势,重点加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五区进口商品馆建设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三方面重点工作。”商城集团董事长金方平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强市场建设,勇于担当改革试点的实践者。
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是广大市场经营户长期以来的呼声,也是在三大试验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省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背景下的决策。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群作为我市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重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三业融合,提升与繁荣市场。
与此同时,五区新进口商品馆已于近期正式营业,经过3年多的培育,我市进口商品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商城集团也正致力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构建,争取在今年9月份拿出第三方支付的准金融牌照,以更好地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发展。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冯旭飞
![]() |
![]() |
点击次数: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