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昨天下午2:30,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翁荣弟站在工厂大门口握手作别两位登门拜访的意大利客商后,又迎来了省有关部门领导的视察。
这两年,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传统产业的日子有些难过,听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消息后,翁荣弟很是开心。“目前我们的内外市场比例是4:6,明年计划调整为1:1,经济新特区成立后,外贸的下一个春天或将来临。”
我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又是义乌!凭什么是义乌?义乌这一新身份将对杭州产生怎样的辐射作用?
昨天,本报财经记者第一时间抵达义乌,并进行多方采访,为读者解析这些疑问。
运输户梁国华抱怨
好光景好几年未遇到
昨天,天气不错,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外,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忙碌着。他们大多是一些跨国采购商。马路边,个体运输户正在等着拉货生意,下午4时许,他们又不得不慢慢散去,因为小商品城下午4时就打烊了。
“这两年(生意)都不好,一般早上9点才等来生意,下午4点多就回家了,赚不到什么钱。”来自河南周口的梁国华,在这里做个体运输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在以前,晚上回家躺下后甚至还有人打电话喊他拉货。不过,这样的光景已经好几年没有遇到了。
外贸商徐传春总结
劳动密集型订单不敢再接了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65%以上的商品销往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近些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义乌速度”慢了下来。在这点上,在一家外贸公司做外贸采购的徐传春深有体会。徐传春是湖北人,在这家外贸公司做采购已经6年时间了,主要负责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南美洲地区的采购业务。“明显感觉到订单少了,限制多了。比如打火机,以前每年有800多万元的订单,现在这项业务已基本停止了。”
追及原因,徐传春说,主要就是国外的标准增多,加上工人工资上涨,招不到工人,“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订单我们也就不接了”。
《方案》破题
义乌老板们如何应对困境
义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市场正是由成千上万个“老板”撑起来的。在遇到如上所述困境时,他们该如何破题?
国务院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批复中指明了方向。
《方案》提出了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9方面的试点主要任务。
也就是说,义乌要适应小商品采购出口、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需要,研究设立“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探索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互联网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和办法,并支持义乌市适时申请设立适合小商品贸易特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句话,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这意味着浙江在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上拥有了先行先试权。”
《方案》明确了
义乌试点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义乌要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
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解密
五大主要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这个试点方案,义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义乌市委办政策研究室主任施文臻就是工作组成员之一,也是《方案》的全程参与者。
“一度依赖出口并靠价格取胜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运行模式正在丧失其竞争优势,义乌小商品市场迫切需要转型。”施文臻说。但是,为什么义乌能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呢?施文臻认为主要有五个原因。
1处于国际市场前沿,适合试点。去年,义乌实现全市生产总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小商品出口。目前,小商品出口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数量品类多、单个价值不高、进口商品难、清关不畅等,市场呼唤创新体制,扩大出口。
2义乌资金便利化,这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目前,义乌可以为境内外个人提供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15种自由兑换货币的兑换服务,个别网点还能够24小时营业,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兑换公司,这已经完全达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了。
3产业基础好,小商品制造产业链成熟。据了解,义乌小商品城市场拥有50多个行业、2000个大类、40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副食品、纺织品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4配套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急切需要扩大配套和推进改革。义乌的行政级别不过是县级市,按县级市标准配备的海关、出口检验检疫力量难实现商品在义乌的快速通关。此外,涉外权利制约出口。目前,义乌有1.3万常住外国人口,居全省前列,主要来自中东和拉美地区。虽“老外”多,但却缺乏涉外权,制约着城市国际化和出口的发展。
5来自“无形”市场的倒逼。阿里巴巴和谷歌先后进驻义乌,并不断加大在义乌的市场开发力度。目前,义乌已有3万多家小商品生产商参与了这块市场,去年有形市场的交易额是621亿元,电子商务这块紧随其后,达到了500亿元,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这种倒逼机制迫使义乌小商品市场要加紧改革。
为什么是义乌?凭什么是它?
辐射
对杭州
杭州丝绸由此输往全球各地
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我国第十个经济新特区,这让杭商也喜出望外,杭州春华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虞春华就是其中一位。
虞春华是杭州中国丝绸城的第一批商户,主要经营流行的印花面料、纱洗面料和围巾。几年摸爬滚打下来,他的“春华”商标也越来越响亮了。“我们在义乌也开有‘外贸口子’,这样一来,企业发展就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虞春华说。
目前,在义乌的杭州丝绸商家有20多家,主要经营围巾,“由于品种单一,所以,也有不少国际买家直接到杭州采购。”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副主任皇甫伟成说。
在此之前,皇甫伟成曾与义乌小商品城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波成商谈过几次,双方都希望在小商品城划出一块丝绸专区,由于资源(场地)有限,这事一直搁着。
“这回,义乌得到这么大力度的扶持,小商品市场的基础设施还会跟进,最好能扩建,那我们就有机会拿到丝绸专区了,那时候,杭州的丝绸就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全球各地了,值得期待。”皇甫伟成信心十足地说。
两城毗邻杭州外贸开辟新路径
在施文臻的想象中,义乌经济新特区建成后,将扩大我省进出口,扩大外贸总量,推动“义乌港”建设,提升促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贸工联动”局面的形成,甚至会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面对如此诱人的“机遇”,杭商如何参与进来?
“义乌和杭州也有相似之处,义乌是一个‘非港口’经济新特区,杭州也不靠海,这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当然,义乌紧临杭州,这也会给杭州的外贸出口开辟新的出路。”杭州市外经贸局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对长三角
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
对于长三角的辐射作用,恰恰印证了省发改委的看法:试点方案支持义乌建设长江三角洲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义乌市纳入国家交通总体战略通盘考虑。
“支持义乌市依托交通和市场优势,进一步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重要港口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提供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实物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分析人士认为。
![]() |
![]() |
点击次数: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