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最近,随着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浙中城市群规划》,浙江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浙中城市群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昨天,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浙中城市群在长三角所扮演角色的华丽转身,介绍了《浙中城市群规划》的宏伟蓝图。
一问:浙中城市群规划基于什么背景?
当今世界,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伴而来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中,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成为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向。在已有的经验中,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群和德国斯图加特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历史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其综合竞争力就越强。《浙中城市群规划》同样也要放到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和更长远的角度来考量。
浙中城市群初具雏形
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块状经济迅速发展,浙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由金华“一枝独秀”演变为金华、义乌、兰溪、东阳“四强领先”,城市群发展开始萌芽。1991~2000年,在核心城市的带动下,中小城镇逐步发展壮大,城际分工合作趋势日渐明显,城市群进入政策视野。在1999年的《浙江城市化发展纲要》中,浙中城市群正式纳入全省城市化发展总体部署。
在产业发展方面,浙中城市群走出了一条内源性“小产业、小企业”发展道路,小产业、小企业又逐步形成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金义、金兰、义东浦磐、永武东4条产业集聚带,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发达的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互为依托,工贸联动成为浙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目前全市有各类专业市场387个,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连续17年雄踞全国之首,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
加快发展呼唤大平台
随着区域经济进入转型期,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攀升的困境。此外,在城市群内部“零和”竞争较突出,合作机制不健全。从总体上看,城市群内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已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协作。但在行政分割体制下,各城市之间尚未建立起引导有效的竞争合作的利益机制,政府互动协作仍存在障碍,竞争过度、合作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加快浙中崛起迫切呼唤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大平台。
“在上述背景下,《浙中城市群规划》将有助于通过控制、协调、引导等方式,对城市群内部产业、空间进行有效统筹,促进城市群高效、有序发展,提升浙中区域竞争力。”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处长胡妙江说。
二问:将建设怎样的浙中城市群?
城镇人口将占七成
本次规划确定的浙中城市群范围为金华市行政管辖区,包括婺城区、金东区、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9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同时,考虑城市群功能的完整性,缙云和龙游被列为浙中城市群重点协调区。
根据规划,浙中城市群将在2008~2020年建成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竞合的载体之一,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以国际商贸城、特色五金基地为依托的浙江中西部门户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发展龙头;我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
浙中城市群将以建设宜居城市群为目标,至2020年,城市群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群总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6吨标准煤、综合水耗小于120立方米。
金华义乌双核“驱动”
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在规划期内,采用“培育核心区域、主轴线适度聚合、网络型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金义主轴线发展,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构建核心突出、网络型发展的城市群。
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培育区为主体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
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金义主轴线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两条发展带通过快速交通体系及基础设施综合廊道,串联现有重要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以及未来的重要开发节点,形成有重点的串珠状发展空间,促进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
网络型发展即发展三个城镇集群:分别为西北城镇集群,由金华、义乌、兰溪、浦江四城市和游埠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南部城镇集群,由永康、武义二城市和古山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向北可延伸辐射至磐安;东部城镇集群,由东阳城市和横店等中心镇组成。三个城镇集群将成为产业集群培育的主要空间载体。
为何浙中城市群选择金华和义乌两座城市作为核心?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既是契合浙中城市群的实际模式,也是最有利于浙中城市群发展的模式。在规划期内,浙中城市群产业发展将逐步进入以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为主的阶段,支撑这一转型的空间载体只能是城市群的城市核心空间。而在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城市空间选择上,城市群现状各城市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金华城市土地资源充裕,且具统筹城市群的行政管理权限与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但囿于经济带动能力弱,难以独立承担这一功能;义乌城市经济能力较强,但土地资源相当紧张,也难以承担引导城市群产业升级的重任;而永康、东阳等城市从土地资源、经济能力、行政等级上都缺乏这一能力。因此着重培育以金华主城、义乌主城、金东义南等战略发展平台,将有力增强浙中城市群的区域凝聚力,带动浙中城市群、浙江中西部、周边省市其他区域的整体发展。
将打造四大产业区
浙中城市群在产业战略方面,第一,构筑“小专精、规模化”双轮驱动的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为主体的轻工制造业,如小商品、五金等传统优势行业从深加工、高附加值方面提升产业层次;将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电子信息打造成新兴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第二,强化现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市场、金融、物流、科技研发、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为核心的城市群特色市场圈,以金华市区为内核打造“浙中旅游圈”,以横店影视基地为核心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圈等。
近年来,在国际上以及中国一些大都市地区,区域分工已出现从传统部门之间的分工到产业链分工转变的趋势。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已经或即将出现按产业链不同环节、工序在不同城市进行分工的新态势。
目前,浙中城市群内这种基于产业链的新型区域分工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城市群内部,要促进形成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一来可以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垄断,促进要素流通;二来可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因此,未来浙中城市群将打造四大产业区:
一是以金东、义南发展战略区为主体形成产业升级示范区,建立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与服务为主导产业的战略产业基地,并争取产业升级各类配套政策支持,将该区域建设成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浙中城市群产业层次提升的辐射核心区。
二是以义乌主城区为核心,以义乌周边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为依托,整合提升小商品生产的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商品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贸易营销、旅游购物等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的小商品中心。浦江、东阳、义乌其他乡镇、磐安等地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主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商品生产,为义乌小商品中心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小商品。
三是以金华主城区为核心,以金华兰溪各类开发区和功能区为依托,整合金华兰溪两地的汽车、医药等优势产业,形成长三角重要的综合制造业产业区。金华主城区重点发展总部办公、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旅游、科教文化等高端服务业;金华其他地区和兰溪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一般制造业和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
四是以永康主城区为核心,以五金、汽车摩托车产业链整合为核心,以永康武义周边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为依托,整合该区域内五金和汽摩配产业,形成特色突出的五金、汽摩配产业集聚区。武义及永康的其他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发展一般工业和配件生产。
三问:如何实现浙中城市群宏伟蓝图?
为了实现宏伟蓝图,浙中地区的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各类基础设施将得到大发展,以支撑浙中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支撑系统主要由综合交通系统、水、电、气供应和处理系统、信息网系统构成。
构筑同城化交通圈
轨道交通形成大区域、省域和城市群内部多层次网络,大区域层次新建杭长客运专线,实现与北京、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间4~6小时到达,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及周边南昌、长沙等省会城市2~3小时到达;省域层次在现有和在建的浙赣、金温、金千、杭长铁路基础上,规划新建沪杭金衢、金台、金甬铁路3个通道,与杭、宁、温等主要城市1~2小时到达;城市群内部建设轨道等公共交通网,实现城市群主要城镇及景区间30~40分钟到达的同城化目标。
高速公路形成“三横、二纵、一环”的网络体系,在现有5条高速公路基础上新建至杭州方向的临金高速通道。
城际快速道路。规划形成由城际快速路构成的17条城际快速机动车道路。其中金华义乌之间设置1条03省道、2条城际快速路和1条一级公路;永康-义乌(东阳)规划设置两条省道及1条城际快速路,其中1条延伸至武义;其余主要城镇间按交通需求设置1~3条快速道路。
空港交通。现在义乌机场为军民两用机场,考虑到浙中的发展,规划建议近期利用义乌机场,在义乌与金东之间的浙中机场为远期备选机场。在横店以西的南马设立直升机机场。
市政设施网络方面,将构建覆盖浙中区域的“二纵三横”的市政设施综合通道,支撑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安全快捷流动。建设高速信息流通骨架网。建设500kV电网、高压燃气管网为主体的高效能源保障网。以水资源跨行政区共享为重点,按规划分区域实施联合供水的一体化给水保障网络。
近期七大行动计划
规划将以近期建设项目为主体,实施打造优质生活圈计划,金义轴线增强计划,城际交通连接计划,区域重大项目库计划,区域旅游、文化、商贸交流计划,区域空间信息平台计划,区域水资源配置计划。
打造优质生活圈计划主要内容为:优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特色,打造宜居城市群;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体系,形成城市群一小时生活圈;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采取“大混居、小聚居”模式促进社会融合。
金义轴线增强计划主要内容为:金华市区、义乌市强化产业布局的协作,尤其是金东与义乌市的产业联动发展;打通两地交通瓶颈,优先发展通道;加强铁路客货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建设,保障畅通。
城际交通连接计划主要内容为:优先发展城际通道,打通城际交通瓶颈;加强城际公交组织。
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库计划,主要内容为:建立和管理浙中城市群重大建设项目库;统筹重大建设项目共建共享。
区域旅游、文化、商贸交流计划主要内容为:加强浙中城市群的旅游、文化、商贸交流与整合,推动城市群旅游金卡计划,在城市群各城市中轮换举办文化节庆、商贸会展活动。
区域空间信息平台计划主要内容为: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各类空间资源进行技术上的整合;建立空间信息资源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建设和维护;优先对区域宏观层面的空间数据进行汇总,各县市区同时进行辖区范围内的空间数据汇总处理工作;推进“数字城市”系统建设。
城际水资源配置计划主要内容为:在全区域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区域性供排水系统,增加供水安全性,减少跨界污染。
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实施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浙中城市群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建立实施规划的实体性机构———浙中城市群规划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机构,其职能包括:组织定期评估《浙中城市群规划》实施情况;参与区域性专项规划的审议与协调;会同城市政府,协调区域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设施的空间布局;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空间管制政令,深化落实各类空间管制地区;调解地方政府、省直部门关于城市发展和空间安排上的不同意见和纠纷;通过信息监测、分析,对浙中城市群发展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提出政策与行动建议;向社会各界提供关于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的信息,组织公众参与规划,并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协助;根据政府决策需要,组织开展区划空间发展和城市建设重要课题的研究。
![]() |
![]() |
点击次数: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