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义乌是小商品的海洋,区域内分布的多是中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低附加值的发展之路,赚得是“辛苦钱”,被称为“蚂蚁经济”。如今,在用工荒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工人薪资不断上涨的压力,义乌的企业、行业、政府都开始谋划“转型之路”。“转型”说的容易,但如何转,各方都在摸索。
智能化减少用工依赖
缺工,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最头疼的一件事。然而如今,义乌一些企业开始用一些智能化设备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企业也从中可提高工艺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最近,义乌的一家科技公司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义乌汉邦机电科技公司2010年在义乌开了一家4S店,不过它卖的不是汽车,而是服装自动化设备。记者在这家店里看到,各种电脑自动裁剪机,绘图机,服装吊挂系统,自动拉布机等各种智能化设备琳琅满目,最贵的一台智能化设备要100多万元。
据这家公司负责人介绍,不少义乌企业老板都来选购,尤其在时下用工荒的背景下,智能化设备能大大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海”的依赖,还能提高产品工艺水平,助推企业转型。
不过,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不少企业不太“舍得买”这种动辄上百万元的智能化设备。“我们做小饰品的都是几分几厘的赚,上百万的设备,用不起啊。”一家饰品企业老总这样告诉记者。
创新抬高产品身价
在义乌,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整个经济体的比重达70%以上,如何进行升级,对不少企业来说,还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课题。
袜业是义乌经济中的一块招牌,这里云集了袜业企业1000多家,每年有数十亿双袜子从义乌流向世界各地,还诞生了诸如浪莎袜业在内的许多袜业名牌企业。
然而,由于义乌袜业一直以来走的是薄利多销之路,虽然义乌的袜子在国内的市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国际上也占领了不小的市场,然而由于赚的是辛苦钱,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并不高。记者在不少袜厂看到,袜厂里的普工,工作一般为10—12个小时,工资却只有3000多元,高强度,低工资,使袜业工厂的员工流动率相当高。
针对这种情况,义乌袜业决心要闯出一条“世界品牌之路”,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更大的蛋糕。记者昨在浪莎袜业等袜厂看到,生态袜、防臭袜、按摩保健袜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都被摆在厂区的展示厅内,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些科技创新,一双袜子的附加值比之前提高了2—3倍,企业也创出了品牌。”
除了袜业,拉链业也是义乌经济发展的特色所在。据了解,由于拉链业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投资额比较低,进入门槛也相对较低,义乌数百家拉链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同质竞争得十分厉害,出现了“企业利润下降”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逆向。
为此,义乌拉链行业协会痛定思痛,于2010年5月推出了该市首份“拉链行业标准”,它一方面规定了拉链质量合格的标准,还通过标准统一,使不同企业生产的链头和链带通用互换成为可能,让原先分散的市场力量,通过行业标准连接成了一个主体。中国拉链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智吾就曾高度评价了这个标准,认为它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同时通过拉链行业力量的整合,还在面对欧美绿色壁垒时凝聚了力量,统一了声音。
“总部经济”加速转型
走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宽阔的马路上,只见两旁的工厂厂房一栋挨着一栋,崭新而又热闹,散发着经济的活跃气息。
据了解,义乌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经过近20年发展,现有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80多家,主要以传统的针织、纺织、饰品、拉链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3.8亿元。
义乌凭借小商品经济早已蜚声海内外,但义乌人并不满足于此。“从2008年起,我们提出要在义乌发展两个‘总部’。一个是位于国际商贸城附近的金融总部,集聚资本,一个就是位于义乌经济开发区的‘生产总部’,它可以是生产性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也是其管理、研发、采购、物流、财务、投资、营销等职能型总部,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来助推义乌开发区传统产业的升级。”义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季小丹这样告诉记者。
季小丹表示,义乌拥有联通世界200多个国家市场的营销网络,这样的优势让把总部搬到义乌的企业有“钱途可期”。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在义乌,已有全球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在义乌设立了2700多家办事处。全国368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260多个在义乌设立总代理或总经销。(特派记者杨晶发自义乌)
![]() |
![]() |
点击次数: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