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市场主体总量达15.3万户
□增量居历史最高水平
□批发零售和制造业占九成
据市工商部门最新发布的《2010年度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义乌市场主体总量达15.3万户,其中内资主体15.29万户,累计注册资本(金)总额524亿元;另有外资主体488户(外资企业373户,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1户,港澳台个体工商户94户)。
与2009年底相比,2010年义乌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达1.6万户,增量居历史最高水平。
“小主体”组成“大群体”
“小”和“多”,是义乌市场主体的两个突出特点。有媒体和专家形象地评价这是一个“蚂蚁群体”,繁荣了义乌独具特色的“蚂蚁经济”。
从这份《报告》的数据中,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义乌市场“小主体”形成了“大群体”。以数据为例,在义乌15.3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有136249户,累计资金数额520729万元,个体工商户在主体中的比重约占90%,其他各类企业数量仅占一成。在这些企业中,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0多家,但无区域名企业只有30多家、集团化企业只有97家。以行业发展现状为例,义乌目前已形成饰品、拉链、玩具、工艺品、袜业等10多个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部分优势行业甚至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生产基地。但这十大产业中,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仅113户,行业龙头仅袜业有“梦娜”和“浪莎”、饰品有“新光”,整体品牌价值略显偏低。
针对主体发展现状,《报告》认为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要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要将触角向新兴行业延伸,加快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向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延企业的发展空间。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九成
据该份《报告》,目前义乌市场主体中,涉及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主体数量居多,占总量的九成左右。
《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政策相继出台,随之而来的效应也在日益显现和深化,城乡消费市场日趋繁荣,也带动了批发零售业主体的快速增长。
2010年,义乌批发零售业新设主体22685户,占全市新设服务业内资经济主体总数的85.5%。而伴随着近年来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聚交易平台,义乌电子商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由于从事网店经营的电子商务因经营成本小、准入门槛低而逐渐成为创业投资的新选择,2010年新设1233户,注册资本(金)10713万元。汽车消费热潮的延续,则促进了相关行业新生主体的不断增多。2010年,义乌新设汽车销售、维修、装饰类主体373户,注册资本(金)25130万元。
市场集聚效应明显
股份有限公司势头良好
2010年,义乌市场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毫无疑问已成了义乌经济的命脉所在。
受市场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义乌市场主体围绕市场而发展,顺应市场的繁荣而壮大。截至目前,义乌市场内登记的内资经济主体已占全市内资经济主体的38.7%,批发零售业的55%。其中,2010年新设数占全市新设数的26.8%,批发零售业新设数的39%。可见,市场的集聚效应明显,依托市场的内资经济主体已占据了我市商贸业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市政府多次召开企业会议,积极宣传和辅导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收到成效,2010年,义乌股份有限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报告》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因为企业有要求上市的愿望强烈。企业上市,对完善公司冶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资金运用成本和方便投资融资,进而做大做强企业,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上市融资的愿望极其强烈。第二个原因是企业上市门槛降低,随着公司法的修改以及中小企业创业板块的推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门槛放低,企业上市条件放宽,使中小企业上市成为可能。
![]() |
![]() |
点击次数: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