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潍坊新闻网1月22日讯 春节在门前悬挂一对大红灯笼是很多家庭的习惯,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贴过门钱。1月20日、21日,记者调查发现,我市的大红灯笼市场已经被外地产品占领。“现在,在潍坊很难找到会做灯笼的了。”临朐县辛寨镇王家东圈村灯笼艺人陈勇康感叹说。
业户
大红灯笼制作挺麻烦
1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临朐县辛寨镇王家东圈村灯笼艺人陈勇康家里。屋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一股新年气息扑面而来。得知来意后,陈勇康夫妇带记者来到客厅隔壁的仓库。
仓库里放着很多箱子,墙角堆放着铁丝、机器等,几个大红灯笼堆放在箱子上。陈勇康打开其中一个还没有装满的箱子说:“这些箱子里是做好的灯笼,过两天客户一通知我就给他们发过去了。”
陈勇康拿出几个大小不一的灯笼介绍说:“我做的灯笼差不多就这四个尺寸,最小的这个是60厘米的,最大的这个是1.3米的。这个尺寸是灯笼还没撑开时的整体长度。”记者看到,大红色的灯笼上印有鲤鱼、元宝等不同的图案,还有“欢度春节”、“恭喜发财”等字样。
“灯笼看起来挺简单的,制作起来很麻烦,要有耐心,还要有点巧劲。”陈勇康介绍说,灯笼的制作大体上分两个环节,一是灯笼架的制作,二是灯笼罩的缝制。
往事
做灯笼供子读完大学
陈勇康今年57岁,从2000年开始做灯笼,至今已有11个年头。做灯笼之前,他农闲时从事的副业是代锯木材,但收入太低。1999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学习医科,五年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只靠卖粮食和锯木头难以负担,这可愁坏了陈康勇。
2000年春天,在东营的表弟告诉陈勇康,做大红灯笼应该是个好行当。陈勇康听后很动心,调查发现潍坊很少有做的,就开始寻找学习做灯笼的门路。得知河北藁(gǎo)城市的屯头村有一个很大的红灯市场,便赶去了那里。在屯头村,陈勇康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做灯笼,已经形成了产业。
“学会了做灯笼的手艺,置办好机器,我就在村里雇佣了几个工人,开始专门做灯笼。最多的时候每年能卖七千多个灯笼。现在年纪大了,干得少了点,一年也能做四五千个。”陈勇康说,“我做灯笼、卖灯笼供儿子上完了五年大学。现在儿子早就毕业工作了,还找了很好的工作单位。”
现状
本地作坊相继歇业
“以前附近还有几家做灯笼的,但几年前都不做了。寒亭和青州有几个做的,这两年也没了消息。我们这是家庭作坊,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很难有所发展了。”陈勇康说,灯笼的工序比较繁琐,费时费力,利润也较低。以前卖一个大红灯笼能赚五元钱左右,现在因为原材料涨价和工时费增加,利润一降再降。他这种小作坊出产的灯笼成本高于大规模企业的产品,因此竞争力在下降,估计潍坊其他的灯笼作坊也是面临相同的形势后选择放弃的。
“我们夫妻俩都上了年纪,眼睛不好使了,做灯笼很费事,好不容易学来的手艺恐怕是传不下去了。”陈勇康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因为自家出产的灯笼数量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从河北的灯笼集散地进货,做起了灯笼贩子。
调查
外地灯笼占领市场
潍坊的灯笼市场是否如陈勇康所说,被外地产品占领了呢?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小商品城,这儿卖大红灯笼的店铺共有三四十家。
在小商品城五楼一区一家名为“盛坤喜庆”的店铺,记者看到,这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塑料外包裹绒布的小灯笼,有硬纸板做的立体灯笼,有供小孩子玩的小型方柱形发光灯笼,有体积较大的电动灯笼,还有可挂在门前的大红灯笼。
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店铺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销量最好的大红灯笼是从河北进货,其它品种的灯笼全部是从浙江义乌进的货。当记者问是否有潍坊本地的厂家供货时,王女士说:“没有本地的,小商品城里卖的这些灯笼都是从义乌和河北进的。”
记者又来到一家沿街的大红灯笼专卖店,打听灯笼从哪里进货,店老板说,他的货全部来自义乌。(孙锦 付静)
![]() |
![]() |
点击次数: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