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20多个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完成原始积累的商人,开始寻找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离乡未离土的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现代农业。是什么促使他们从20年前洗脚上田之后又选择脱鞋下田?转型的压力、现代农业的前景、国家政策的引导等脉络上,都折射出这群商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未来中国农业的良好前景。
义乌绿康:技术入股,
专家握住资本之手
上月末的一天,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教授参加了一个特殊的股东会议。在义乌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操着北京口音的蒋佃水正和二十来个说着一口义乌普通话的男男女女热烈地交流。作为公司的股东和技术总监,蒋佃水将在义乌这个因小商品闻名于世的南方小城,打造起一个食用菌深加工的巨型企业。
蒋佃水告诉记者,与义乌绿康的合作是经一位寓居北京的义乌籍画家牵线搭桥,其实此前,为推广生物技术走遍中国的他对义乌早有耳闻。义乌充裕的民间资本、义乌企业家超前的眼光与战略、义乌小商品市场巨大的营销潜力都是他心驰神往的。在与义乌绿康接触后,他被绿康股东们对科技的重视以及对待食品、保健品产品的谨慎态度所折服,于是20多双做小商品的手和一双握有生物技术的专家之手握在了一起。
义乌绿康总经理郑兴明说,为了充分发挥北京中科前方的技术优势,调动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的积极性,公司在股权设计上做了特别设计。义乌绿康的股东有20多个,共有30股,其中技术股有3股,占总股本的10%。拥有这些技术股的是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该所所长蒋佃水告诉记者,中科前方不出资以技术入股,而且占到绿康总股本的10%,显示出绿康对技术的高度重视。为推广生物技术跑遍大江南北的蒋佃水称,像义乌绿康这样高度重视技术的企业并不多见。
郑兴明坦言,绿康公司的股东虽然多数出身农村,但是,几乎所有的股东都依托义乌市场做小商品的生意,因此,他们对农业尤其是生物技术基本一无所知。促成他们选择一致的投资方向的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日趋不确定带来的出口难度加大、传统小商品制造升级艰难等迫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是对农业的关注让这些为寻求产业新方向的商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物农业。
确定了各自的出资额和一个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后,唯一欠缺的就是技术支持。资本的整合力很快将蒋佃水和他的中科前方吸引进来。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由中科院及北大、清华等首都高校中青年专家共同创建,专门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技术经营的科研机构。中科前方从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运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发健康产业技术成果,在现代健康产业中,确立了现代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及生物制品为主导的研究方向。郑兴明说,蒋佃水和中科前方正是绿康需要的技术支持。
万事俱备,只欠临门一脚———产品正式面世。义乌绿康这一“脚”却整整用了两年。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建设,义乌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才于日前,向市场推出了以香菇为原材料的系列产品。在奉“速度决定效益”的大背景下,绿康的脚步显然不具有速度感。公司总经理郑兴明认为,之所以不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并非对产品没有信心,而是出于“充分准备后再走向市场,对消费者负责”的谨慎态度。
绿康究竟推出了一种什么产品?需要如此谨慎?据介绍,绿康的产品是以食用菌为原材料,采用生物技术,提取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制作成调味品菇精、保健品蛋白粉等产品。“这些都是入口的产品,前期准备必须完善才可能安全、有效。”郑兴明告诉记者。
显然,转型的焦灼并没有影响郑兴明和股东们的商业素养和判断。他们希望在转型的路上不再是过去数十年那种快速奔跑的姿态,而是积极稳妥地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逐步有效地拓展空间。这既是过去商业智慧的积累,也是绿康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
绿巨人:被风投天天骚扰的未来米业巨人
和义乌绿康初涉现代农业相比,市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不过3年却早已在业界声名鹊起。
“对不起,我们现在暂时不需要风投,谢谢。”市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开盛礼貌地婉拒了一家风投公司的电话。
作为盛名在外的绿巨人的当家人,徐开盛已经习惯用类似外交的辞令来与风投公司斡旋。“你看,我不接电话,他们就给我发短信。”徐开盛一边给记者看收到的短信,一边用苦恼而又幸福的语气向记者“诉苦”。先后于2008年和今年两次入选年度浙商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的绿巨人受到风投的关注,似乎在情理之中。毕竟,能够在浙江数百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50个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实属不易,更遑论两次入围。
然而,绿巨人不过是一家才创办3年、今年年销售额不过数千万元的企业,它所从事的行业并非炙手可热的信息产业,而是农业。从这些角度来判断,风投们的热烈追求似乎有点过了。徐开盛解开了记者的疑惑,其实,风投看重的并非入围浙商年度最具价值企业的名头,他们看好的是绿巨人的前景。
绿巨人具有什么样的前景? 绿巨人目前的主导产品是大米。这种大米是从常规水稻中由诱变高抗性淀粉突变体材料培育而成,抗性淀粉比例为10%,是常规水稻该含量的3~5倍。抗性淀粉的益处在于:常规淀粉在人体内会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使用普通大米会让人体的血糖很快升高,而绿巨人的大米中高抗淀粉会包裹住普通淀粉,延缓葡萄糖的释放,并且其自身不会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这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大米,最初被徐开盛定位为适合于糖尿病、肥胖者食用。随着开发种植的推进,徐开盛将这类大米定义为第四代大米。经历了吃饱、吃好、吃安全的三代大米后,吃保健成为第四代大米的标志。“绿巨人开发的大米不仅适合糖尿病、肥胖患者,也适合于健康人防病。风投们看中的就是这个前景。”徐开盛说。
据介绍,面市不到3年,绿巨人开发的宜糖米、曲康米平均售价在每公斤10元以上,比普通大米高出数倍,依然受到市场的欢迎。上周六在杭州召开的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绿巨人还捧回了优质产品奖,参展的大米也被杭州市民抢购一空。
被风投看好,市场认可,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为什么至今依然只有绿巨人一个独行者?徐开盛解释说,功能保健米在绿巨人的推动下,为业内和社会认知,但是并非具有资本就可以轻易进入到这个行业。绿巨人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在技术储备上做了大量研究,储备核心技术,目前一些核心技术正在专利申报期。这些技术储备就是绿巨人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大技术投入,徐开盛不久前将有关部门拨给绿巨人的120万元科技资金全部投向了一家科研机构用于“宜糖米”的临床研究。与科研机构共享技术和开发成果的理念成为绿巨人得以独辟蹊径的基础。
现代农业造富并非传说
从事生物技术研究20多年的蒋佃水告诉记者,其实,现代农业的造富效应并不比现代工业、商贸业低。在吃出健康、安全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完全可以依托科技成就一批在工商取得资本积累希望在农业中实现转型的企业家,并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进而推动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他举例说,中国是食用菌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却不是强国。中国食用菌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第一,但是在食用菌技术利用,深加工及衍生产品开发上却很落后。中国有很多食用菌种植技术专家却很少有食用菌产品开发推广专家。他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味精的使用量大幅减少,鸡精开始成为主流,然而从食品安全角度,从鸡骨头中提取的鸡精属于动物性元素,其原料可能因食用饲料添加剂、禽类疾病等因素遭受污染。而从食用菌中提取的植物性元素更具天然性和安全性。而且中国食用菌种植面广,产量大,其原材料价格就会很便宜,这给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义乌绿康公司提供了基础条件。
看好现代农业前景的并非义乌绿康、绿巨人等我市几家企业,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叱咤风云的中国富豪们也已经开始深度介入到农业中去。网易的丁磊成为“猪倌”之后,更多的“首富”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了。郭广昌的复星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当他在钢铁、地产、矿业、医药等行业都颇有建树的时候,养猪进入了他的视线,投资1.6亿,郭广昌也迈入了“猪倌”的行列。史玉柱、马云等成立的云锋基金就多次与徐开盛洽谈投资事宜。
十二五规划现代农业前景
在上周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署的六项任务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单列一项。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曾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据农业部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国人从吃饱转向吃安全、吃保健的消费转型背景下,绿康、绿巨人以及更多看好现代农业的资本力量将成为未来中国新型现代农业的先行者甚至企业巨人。记者 何晖
![]() |
![]() |
点击次数: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