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编者按:
临近年末,“十一五”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十二五”正向我们走来。“十一五”期间,“义乌制造”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也历经了起伏与震荡,但仍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义乌制造”要继续发展,依然要立足于本地特有优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逐步实现工业的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和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义乌制造业在回顾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思考和谋划未来的转型升级方向。我们聚焦义乌部分制造行业,让“十二五”画卷一一展现。
“一件无缝内衣紧不紧身,义乌人说了算。”这句一度时期在外地人口中颇为流行的说法,在义乌行内人这里却成了一种前行的动力。但当义乌人拿出第一个“无缝织造”国家标准时,整个产业还是感觉到了这一特殊“分量”。
“十一五”进入“读秒”,国际经济日益在改变,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已出现了调整,如此情势下,作为有着“远大目标”的义乌“无缝织造”,升级之路往哪走?
义乌无缝内衣“盖住”全球1/4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义乌无缝织造产业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市无缝内衣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宁介绍,到2010年,义乌拥有无缝服装生产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无缝服装专用电子提花机8000多台,年生产无缝内衣1.5亿多套、短裤类5亿条,生产规模占全国的73%、全球的24%。
“行业的升级脚步,从没有停止,企业家们密切关注着世界市场的变化。”据了解,到9月,我市无缝织造行业今年就新增世界最先进的意大利电子提花针织机1000台,使得行业后劲持续增长,今年在外销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内销市场得到扩展。
首个行业国家级标准出自义乌
“义乌无缝织造占据了世界蛋糕的一大块,要再发展就必须具备自己的行业话语权。”一直在无缝织造行业摸爬滚打,并引领着行业不断发展的协会会长陶建伟说。
为获得“话语权”,协会经过许多准备,带领业内骨干企业,先是制定《生态无缝服装》行业联盟标准,规范无缝服装产业的生产,提升无缝服装产业的质量。在逐渐形成和规范了自己一整套“游戏规则”之后,就积极同中国工业针织协会、中国标准委员会沟通,获得了制定无缝服装整个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机会,并于今年完成了首个无缝领域国家级标准——《一次成型无缝内衣尺寸标准》,解决了我国无缝服装标准的问题,从而攻克了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技术壁垒。
无缝织造重彩描画产业蓝图
“世界在变,产业发展永无止境。”许宁强调,我市无缝服装行业无时不在求变,一直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单今年我市就顺应国家和省纺织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积极完善义乌市无缝服装行业产业链,提高义乌市无缝行业协会配套能力建设。具体体现在品牌建设、中国无缝服装科技产业园建设和省级无缝针织制品及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上。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行业也是‘无缝对接’。目前,工业园区‘控规’已经通过论证,无缝行业将充分利用这一大平台,从全球市场高度来打造国际性产业集群。”陶建伟说,无缝针织技术是服装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已成为传统纺织服装的升级替代产品,发展空间广阔,全球每年纺织服装的市场需求在5000亿美元以上,估计未来5年无缝服装对纺织服装的替代率将达3%左右,市场规模可达150亿美元以上。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位对义乌无缝织造产业有着较深研究的专家称,未来5年义乌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契机,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拉长产业链,向针织机械、原材料、后整理、营销物流等上下游延伸,不遗余力地打造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无缝织造中心。对“十二五”前景,这位专家大胆描画,义乌无缝服装整个产业链总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0家。“当然这是一种勾画,同时更是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
![]() |
![]() |
点击次数: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