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关键要依托传统制造业优势拉长和完善产业链
11月24日,新一届国际袜子、针织及染整机械展览会在义乌举行,展出了针织、织袜、手套、拉链成型、染色、缝纫等机械及配件。作为以轻工产品为主的“义乌制造”,本届展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要拉长义乌制造业的产业链,在机械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国外织机技术领先
本届展会上,来自德国、法国、韩国、瑞士、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参展商展出了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业内人士称,目前义乌企业的织机主要靠进口,无缝针织机市场几乎被意大利圣东尼公司垄断,日本的“凹凸”、德国的“迈兹”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欧大维”等设备制造商也挤入这一领域,陆续推出自己的无缝针织机设备。我国内地企业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原因,主要停留在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上。
袜机制造呈现群雄并起局面,意大利圣东尼、意大利圣歌、韩国兄弟、香港中大等企业实力较强。国内较大的袜机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浙江。据了解,目前德、意、日等国的袜机在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精度和计算机控制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袜机在功能性、稳定性、性价比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我国内地企业生产的袜机在技术方面相对逊色一些,但在许多环节上仍有自己的优势。
义乌针织业规模庞大
义乌现有无缝针织服装生产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已形成无缝服装产业集群,建立了从研发到设计、配套生产及各种技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无缝针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
“目前全球无缝织机存量约有2.5万台,其中意大利圣东尼无缝织机2.4万台,有8000台在中国,其中6000台在义乌。”一位从事无缝内衣生产的企业主说。义乌企业无缝针织技术已实现新突破,正往内衣、泳装、沙滩服和运动衫,以及休闲外衣、男女时装和儿童服装等领域拓展,涌现出“棒杰”、“博尼”、“万羽”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年产无缝内衣1亿多套、短裤5亿多条。
袜业是义乌针织行业的一大分支,现有生产企业1300余家、袜机6万余台,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袜机有3万多台,年产各种袜子约40亿双,产量占全国的20%,年产值约为100亿元,已形成以织袜为主,纺丝、棉纺、加弹、染整、绣花等前后工序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针织产业,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巨大市场,也给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拉长和完善产业链
据相关人士介绍,从总体情况看,义乌针织机械产业基础和配套还是比较薄弱,但义乌袜业高速发展,为义乌针织机械替代进口袜机创造了机会,一些义乌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已迅速成长壮大。
义乌奥锣拉公司与韩国企业合作,生产出了全电脑袜机设备,并立足国内袜业市场,走出了一条通过技术合作实现市场创新的路子。据该公司总经理刘卫明介绍,奥锣拉公司已具备生产中高档整机的能力,能做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
奥锣拉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义乌有着纺织服装业庞大的产业基础,为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沃土。不过,目前还存在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设备需要进口,特种钢材等原材料面临贸易壁垒,以及淬火、电镀等配套能力欠缺,模具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
“从长远发展来看,义乌有必要也有机会发展以无缝针织机和袜机为主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一位跟踪义乌产业和市场多年的专家称,发展无缝针织机和袜机制造业可与义乌无缝针织和袜业结合,发展饰品、玩具、化妆品等机械设备制造可与义乌饰品、玩具、化妆品等产业结合,拉长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有助于增强义乌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降低传统优势产业的设备投资及维护成本。
![]() |
![]() |
点击次数: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