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缺少工人、汇率变化、房租地价摊位费等成本飞涨……虽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转型和发展压力,对在义乌的鲁商来说,他们依然离不开这里
□本报记者 吴宝书
素有“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之称的义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客商,其中就有不少山东人。“3 万山东人在义乌经商创业,注册的公司近500家,对义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1月6日,在义乌市山东商会成立大会上,义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国荣介绍说。
浙江人会做生意是出了名的,山东人能到浙江特别是义乌这个全球客商汇聚之地来经商创业,在心生敬佩之余,也让人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多了一份关注。
遍地商机多是“白手起家”
今年 38岁的何建成,梁山县人,在老家卖过煤球打过工。 1997 年,他只身来到义乌,“那个时候,真的是遍地商机。”谈起初到义乌的情景,何建成还是那么兴奋。没有本钱做生意,他就当起了掮客,给来此购货的外地客商找货源,给当地的产品找买主,靠挣佣金掘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两年后,他注册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在当地又接连开了两家工厂,目前一年的销售收入过亿元。
和何建成一样,王立强初到义乌时,也是穷小子一个。他1999年大学毕业后,在济南一所中学当英语教师,半年后为了女友来到义乌市一所学校继续当英语教师。那时来义乌做生意的外国人很多,缺翻译,他就白天教书,晚上兼职当翻译。后来干脆从学校辞职,与人合伙成立公司,专心做起了国际贸易。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一年 5000万美金的贸易额让他觉得,当初下海的决定是对的。
来自乐陵县的小伙子王占阁,最初是在一家台湾商人开办的饰品工厂打工,做了两年,对生产工艺、管理流程都熟悉了。 2002 年,他辞职出来,和一个朋友凑了30万元,办了一个小厂。“那几年,产品根本供不应求,订单多得接不过来。”没几年,他的工厂就发展到了300人,一年的产值过4000万,产品全部出口到欧洲。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白手起家”的故事,在义乌是最常见的。的确,义乌人最初也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鸡毛换糖”,到设地摊,办集贸市场,再到建国际商贸城,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只要肯吃苦,头脑再灵活些,义乌就会让你发财的,不管你是山东人,还是中东人,因为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商机。”何建成说。
随着在义乌的山东人增多,“山东制造”在义乌市场上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记者了解到,山东产品主要以渔具、轮胎等为主,还有饰品、小五金、工艺品、箱包、文体用品、陶瓷、玻璃制品等。
“前店后厂”模式遭遇瓶颈
在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后,何建成们发现,他们正在遭遇成长的“阵痛”。特别是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义乌的经济开始转型,这种“阵痛”也越来越明显。
何建成采用的是义乌比较普遍的“前店后厂”模式:在小商品批发市场设展示摊位,接订单;在当地建了两个服装厂,供应产品。现在,这两个厂最愁的是缺少工人。“一月2000元的工资,你也很难招够人。”何建成说,整个浙江当地的服装企业,工人缺口普遍在 50% 左右。
而且汇率的变化也让这些靠薄利多销的企业吃不消。人民币这几年一直在升值,棉花价格也在提高,何建成都不敢接大的长期订单了。他的公司今年销售额虽然增长了30% ,利润额却比去年还要下降很多。
近一段时间,当地频繁的停电也让不少工厂头疼。王占阁说:“一般是开三停二,有许多订单都耽搁了,急也没有办法。”
事实上,当地的各项成本都在飞涨:房租、地价、摊位费。小商品城内一个位置较好的摊位,年租金以前也就六七万元,现在已经涨到100万元了。在义乌做物流的鲁商宋立平说,几天前一个面积不到11平方米的摊位,卖了800多万元。
严峻的形势,促使他们不得不思考新出路,有些鲁商正计划把生产车间转移到外地,比如山东、河南,以降低成本。可是,转移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他们的产品只是大产业链上的一环,对于需要大量采购零部件的小厂,物流成本增加了,交货时间也不好把握。这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义乌的优势在于能够留住人
对在义乌的鲁商来说,这儿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虽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转型和发展压力,他们依然离不开义乌。
义乌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留住商人。何建成说,这儿的经商环境太好了,在义乌10 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职能部门吃拿卡要的事,更没有欺行霸市的现象。商人不用为这些杂事分心,可以集中精力一门心思做生意。
这儿丰富的市场信息,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地政府和商城集团有专门人员负责搜集国内外市场信息,定期召开会议,向业户传达。
义乌市场持久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义乌商报社社长胡滨举了一个例子,当欧洲对中国的瓷器产品征收600% 的关税时,义乌市场马上出现了大量酷似瓷器的玻璃产品,不论从质地还是外观都可以替代瓷器,让国外客户刮目相看。
王立强也正是依托义乌的这一优势,不断实现“转型”。2008年9月,他看到饰品市场竞争激烈,便改做DIY 的“十字绣”产品,并成立爱人鸟品牌,在全国开了800多家加盟连锁店。去年春节后,他又开发了DIY 的油画产品,市场形势很好,今年便能达到七八百万的销售收入。他说,他的这些创新,信息都来自义乌市场。
既然离不开义乌,为成功应对“转型”阵痛,在义乌的鲁商还成立了商会,相互交流信息,优势互补,抱团打天下。义乌的发展转型正在加速,一些生产环节的外移势不可挡。
义乌市山东商会使单个的鲁商组织起来,壮大了力量,有利于对外投资发展。商会成立后,已经组织会员在临沂、潍坊等地进行了投资,上马生产企业,并考察了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商会的几个理事会员,还筹资2500万美金,在郑州建设一个纺织工业园,并正商谈一个700亩地的物流产业园项目。
![]() |
![]() |
点击次数: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