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作为一个湖北人,走访义乌小商品市场,令人感慨万千。20年前,浙江山沟里的义乌市场,交易额不到汉正街的一半,而如今,义乌市场,却已经是汉正街的3倍。
20年前,汉正街风行天下,盛极一时,义乌市场躺在越中山区的深山之中,今天,义乌市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汉正街却退居一隅,销声匿迹。
关于汉正街的衰落与义乌市场的崛起,坊间有多种说法流传,或说武汉人小富即安,义务人志存高远,或说汉正街无秩序,义乌市场规划好,而事实上,这些都是支流,汉正街落后于义乌市场的最根本原因,乃是因为武汉乃至湖北经济的整体陷落,而长三角却在近三十年中快速崛起。
汉正街虽然起步早,但是,其模式,却一直是纯粹的中介市场,实行一种“买全国,卖全国”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缺少产业依托,难以持久。
汉正街并非没有看到这种模式的弊端,但是,却无法完成转型,其原因,乃是因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致。
在湖北,武汉的经济总量,几达一半。而在武汉的经济结构中,则以武钢,武重等重工业为主,民营经济受到挤压,迟迟无法获得发展,甚至在周边的湖南、河南等民营经济比重超过50%以上时,湖北的民营经济,却仍然停留在40%左右。而民营经济,则是很多大中消费品,小商品的主要载体,由此,汉正街缺乏产业来源。
而中介市场,流通至关重要。武汉乃至湖北无法为汉正街提供产业来源,周边的湖南,河南,在相当长时期内,亦发展缓慢,纵使后来发展加速,他们亦游离于武汉之外,物流成本太高,所以,汉正街的货源,既无法从湖北本地来,从外地来,则成本过高,最后,优势逐步流失,日益衰落。
相对而言,义乌则是实行另外一种模式,即“买本地,卖全国”。义乌市场能够崛起,其根本,乃在于金华本地,甚至整个长三角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制造企业的发达。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义乌就开始“贸工互动”。本地聚集着1万多家中小型企业,形成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等20多个优势产业,其中,饰品占全国市场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本地产品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半壁江山。同时,义乌位居浙江之中,到杭州,宁波,上海等长三角重要工业城市,距离都在500公里以内,成本低廉,可以形成统一的市场。
汉正街的衰落与义乌市场的崛起,与湖北等中部区域的陷落,以及长三角区域的崛起,几乎同步,其中关联,令人浮想联翩。
湖北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其突围之路,也许可以从汉正街与义乌的比较中获得启迪。发展实业,改变重工业比重过重的弊端,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放手中小企业的发展等,只有造就博大恢弘的“小企业”群,才可能重振汉正街的“大市场”。
![]() |
![]() |
点击次数: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