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曾是几代乡下人的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在义乌佛堂、大陈、苏溪和上溪等镇所在地,实际人口总量和生产规模等指标均已超过全国不少县城。
建镇就是造城,已成为义乌上上下下的一种共识。
租金比义乌城区还高
车一进入跟金东相连的重镇佛堂,就看到一派新景象:在镇所在地的东、西、南边,二十来幢住宅高楼拔地而起。
其中,准五星级酒店恒安国际大酒店已成佛堂的标志性建筑,高三十来层,从上到下的巨大玻璃幕墙映照着大半个佛堂的生机活力(见右图)。
镇党委副书记厉声振已在佛堂工作多年。昨日,他说:“今年,在新市基广场一带,一个20平方米的店面最高租金涨到18万元左右,最低租金也要10万元,比义乌城区店面租金还要高。”
“这里有钱,消费能力强啊。”今年上半年,来自金华市区的何亚莉来到这里,开了一家傅氏蛋糕连锁店,光年租金就要30万元。
9月25日下午1时多,她的店内正播放着摇滚乐,正中的柜台上还放着数排韩国品牌饮料。“今年中秋,我从总店拿来了不少高档月饼,刚开始我担忧卖不掉,可到今天,这些月饼已全部卖光了。”
目前,佛堂已聚集着近20万人口,其中常住城镇人口12万左右,人口城市化率65%;2009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5.1%。
“租金这么高,说明佛堂镇区人口已高度集聚和生活水平不错。”镇党委副书记厉声振说。
目前,光佛堂就开发了6个小区,房价已接近义乌城区。朱庆仙在佛堂镇开了一家房产中介。她说,购买房子的,大多以自住为主,其中70%来自佛堂所辖的106个村和赤岸等周边乡镇。
像跟永康接壤的鱼曹头村就有数十户农户在佛堂买了房子,成为佛堂新一代“城里人”
像城市一样建乡镇
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集聚到城市,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诸多压力。早在数十年前,费孝通就提倡“乡村的内生城市化”。
义乌看到了乡村城市化的力量。早在2002年,义乌就提出“城乡一盘棋”、“跳出城区发展义乌”等思路。
2009年,省政府批复同意的《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9~2020)》则将义乌乡镇城市化提到一个新高度:义乌将努力形成“三城、四片、两廊”的多中心、多组团、多片区网络型城乡空间格局。
“三城”即一个中心城区,包括稠城、稠北、北苑、江东、后宅、廿三里和城西7个街道;两个副城区,即义南副城区和义北副城区,义南副城区包括义亭、上溪、佛堂、赤岸4个镇,义北副城区包括大陈和苏溪2个镇。
在各乡镇的文件中,“城市”、“城区”等字眼已成热词。《苏溪镇总体规划(2009~2020)》的初步方案的发展定位中就写着“拓展义北城区的腹地,建设义北新城区”等字样。
苏溪镇常务副镇长虞红伟一直忙着污水管网的铺设和镇区主要公路的拓宽。“这些设施是苏溪镇城市化的基础。”他说。
城里有的我们都有
盛庭照(佛堂楼村农民,71岁):佛堂原本是一个热闹的地方,每月逢单日就有集市。我小时候,常有不少永康人到这里搞买卖。现在的佛堂可说应有尽有。义乌城里有的品牌产品,在佛堂各街路上也有,我们何必跑到义乌买呢。
现在,我们村搞大棚蔬菜,义乌城里的菜还是我们提供的呢。
楼根土(苏溪镇殿下村村民,农场员工,54岁):有啊,义乌有的东西,我们这里都有。在我们村就有10多个超市,不到苏溪也能买到。
陈根义(上溪镇寺口陈村村民,农场员工,40多岁):我们已多年没有去过义乌。过去,像办年货,我可能会去一趟义乌,但现在上溪镇上都有,我们干吗还要到义乌呢?
看病时,除非是大病,也不要到义乌。跟城里相比,我们的居住条件比他们还宽裕,居住成本也省一些。
专家:
小城市破解“城市病”
义乌各乡镇实际上已成为小城市。日前,在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上,中外专家对此各抒己见。
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化的任务非常重,大城市已经很大,有必要分散发展一些小城市。
比如与上海连成片群的小城市,就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如便利的公共交通等。小城市发展得好,可以缓解“大城市病”,城市化进程也更加顺畅。
萨斯基亚·萨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全球思想委员会委员):中心镇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住在大城市,而加大中心镇建设,便是缓解大城市压力的重要一步。
城市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大家早上开车潮水般地上班,傍晚又大规模地回家,城市拥挤不堪,这样并不好。
现在世界上有些超大型城市,包括中国,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好。如何将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建成小城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链接
浙江崛起50余座小城市
新华网杭州电(记者 谢云挺) 浙江星罗棋布的中心镇已经成为该省各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其中,建成区人口超5万、财政总收入逾5亿元的“小城市”已达51个。
记者从浙江省发改委了解到,浙江有735个建制镇。其中,首批选定的141个省级中心镇,到2009年底的总人口、建成区人口、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省建制镇总量的35.2%、47.4%、39.0%和39.6%。在全省中心镇中,实力最强之一的瑞安市塘下镇,建成区人口达17.47万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76.59亿元,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
据了解,为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浙江省把中心镇作为战略节点和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平台,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深入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今年即将增补第二批省级中心镇,使得全省中心镇数量可达200余个,并着力推进小城市培育。
![]() |
![]() |
点击次数: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