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一个小小的拉链头,在很多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可偏偏就有人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上“做文章”,并凭此做出庞大的产业,让它漂洋过海,遍及世界。
这个人就是浙江恒安压铸有限公司“当家人”郑志恒,一位以500元起家从“小”做“大”的义商。
把事业“背”在身上
简洁整齐的短发,炯炯有神的双眼,永无倦意的工作态度,这是多数人见到郑志恒时的第一印象。已到不惑之年的郑志恒有一个习惯,只要不下雨,每天清晨都会去离公司不远的佛堂江边走一走。
看着江水,他会沉思一段时间,然后再走回公司。
这一习惯已成定律,这些年来郑志恒从来没有改变过。
有朋友对郑志恒的这一习惯很不理解,对他说:“老郑,如果要沉思,你可以选择一些僻静无人的公园,安静地坐在石凳上思考,为何非要站在江边呢?”
对此,郑志恒淡然一笑说:“站在江边,我能读懂过去也能展望未来。当每次看到江水不顾岸边岩石的阻拦奔流而去的时候,我的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一切烦恼与压力立刻烟消云散,人生也不正是这样吗?”
的确,凭着敢作敢为、敢闯敢冒的进取精神,郑志恒“十年磨一剑”,终于缔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拉链王国”,也将“恒安”标签传遍全球各地。
郑志恒出生在杭州临安,他的母亲是义乌廿三里街道人。由于家境贫寒,17岁的郑志恒就决定扛起家庭重任,告别父母,南下广州,在那里做起了专给市场经营户背货的小工。
当时,背货小工的月工资只有15元,而且每天要背近400公斤的货物。这对身材瘦弱的郑志恒来说,每扛一只包都觉得吃力。但为了赚钱,他咬牙坚持。
那时,除了日常吃饭开销所需外,懂事的郑志恒总会将剩下的工资全部寄回家。他说,当自己瘦小的身躯背起近百斤重货物的时候,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背完这一趟,他就有钱寄回家了。
这一背,他就整整背了5年,即使到如今,他还在背,“背”着有1000多名员工的“恒安”。
抓机遇,促发展
在郑志恒办公室挂着一幅书法,虽不是出其不意自名家之手,但他很喜欢。上书一古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郑志恒说,这句诗就是对他从创业到收获所经历的最好写照。
1986年,当许多同龄人还在人生路口徘徊的时候,已在外闯荡多年的郑志恒作出了一个决定:
他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500元钱,进了一批货,回到杭州,在武林广场摆地摊卖雨伞。由于能吃苦,一年下来,郑志恒就净赚了1万元。
当时,义乌市场刚刚兴起,郑志恒看准了这一商机,决定入手。
1987年下半年,怀揣着辛苦赚来的1万多元钱,夫妻俩来到了义乌,在篁园市场做起了雨伞和打火机配件批发的生意。
聪明的郑志恒在经营的同时,不断地捕捉市场行情,观察商品走势,灵活地运用新型、实用又低价的商品占领市场。
与此同时,郑志恒还在广州开了托运部,承接去全国各地的托运业务。为选址,郑志恒又一次来到了广州。
这一次,让郑志恒感到意外的是,一位过去曾和他一起背过货物、睡在同一个铺子上的工友,如今已是广州一家大型进出口公司的老总。
回来后,郑志恒暗暗下决心,也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大。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拼搏,郑志恒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也积累了一定资本。
1993年,经过前期的筹备,杭州市恒发五金压铸有限公司成立了,郑志恒吹响了独立产业化经营的“冲锋号”。
1997年,一个拥有18台国际先进热式压铸机和15台装配机的压铸生产线,在义乌城西街道夏演乡投入生产,郑志恒也将创业的“主战场”从省城转移到了义乌。
之后,他又将企业厂址转移到了佛堂古镇,从此,“恒安”开始了“佛堂时代”。
“人无信不立”。郑志恒还提出了“三诚”理念:对员工坦诚、对企业忠诚、对顾客真诚。
郑志恒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成就百年企业。只有员工的价值在企业得到充分体现、持续提升,与企业共成长,员工才能成为企业的最大财富,企业团队才能创造更多的品牌价值、社会价值。也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和谐创业模式,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了“恒安”持续发展。
![]() |
![]() |
点击次数: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