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总部经济”发端于一线城市,终于“烧”到义乌了。
上月20日,义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借助本报等媒体向全球500强等企业发出总部经济建设“英雄帖”。
首期启动的A、B地块占地规模约130亩,规划建设16幢总部大楼。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引起了世界500强和义乌市内外近50家商会、行业协会的关注。
义乌发展总部经济起始于一年前。2009年3月9日,义乌启动了总部经济建设的另一项目———金融商务区。
昨日在0.7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占地1.23万平方米的稠州商业银行大楼已基本挖好地基,10多辆大货车正将最后几车废土运出地基。五星级酒店等其他项目将在9月左右动工。
“总部经济”,又称“企业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都得到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义乌以发达的商贸业著称,工业企业发展并非强项,为什么也要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家底究竟有多厚?
中外商人贸易总部
“义乌是新丝绸之路的起点。”每逢会客,副市长、义乌市长何美华已习惯将此话挂在嘴边。
它源于研究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的一部新著,叫《新丝绸之路》。写作此书前,他看到活跃在义乌的中东商人比美国这个发达“商业帝国”多。
此后,借此观点,路透社记者在全球各大媒体刊发了《中国东部小城义乌成为新丝绸之路的中心》一文。
黎巴嫩客商索瑞就是当时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的商人。昨日,他说:“我们的贸易总部不在黎巴嫩,在义乌。”
5年前,索瑞跟一位亲戚来到义乌经商。刚开始,他仅仅拿些小工艺品到自己国家试销。打开销路后,他借助在义乌中东商人的网络,将生意触角伸入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所出口产品已涉及纺织、饰品等10多个大类,几乎每月都要采集10多个集装箱。
另外,他还跟义乌周边的一些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他的“贸易王国”已形成一根产业链条:生产基地、总部和遍布中东地区的销售网络。
这样的“贸易王国”并非外商的专利。
2002年春,广东梅州的楼盛飞只身来到义乌创业。刚开始,他给周边的一些箱包工厂代销产品。
积累一些资金后,他就在老家和安徽两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但销售总部依然放在义乌。
“跟其他地方相比,义乌市场是风向标。在这里,我们可以及时采集时尚元素设计出图样,再发回老家和安徽两地的生产基地生产出成品,然后又拿回到义乌销往全球各地。”楼盛飞说。
义乌市工商局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义乌市场创业的10多万个经营户中,非义乌籍经营者比例占46%。其中,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县市的占26%;来自浙江省外的占总量的17%。此外,还有3%的商户来自境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目前,全球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在义乌设立了2700多家办事处。
另外,义乌市场已成为全国各地知名品牌的大本营。据统计,到目前,在全国368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260多个在义乌设立总代理或总经销;全国501个中国名牌产品,300多个加盟义乌市场。
“上世纪温州曾出现过数个全国知名的市场。但温州商人弃市而去,最终导致温州各类市场出现萎缩。但在义乌,不少中外商人始终将义乌市场当作他们的‘大本营’。”楼盛飞说。
顺时针公司总经理秦黄娣是义乌市人大代表。从去年开始,她一直关注义乌发展总部经济。
昨日,她说全球这么多商人将义乌当成总部,主要在于义乌有自身优势:
义乌是全球闻名的小商品市场,与全国大多数小商品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丰富、稳定、长期的货源支持,全球各地的采购商云集于此,商品交易繁荣,每年保持良性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义乌凭借贯通全球的贸易网络,在物流运输上也有优势。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企业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便利的交通运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义乌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便捷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分离导致的空间成本,进而有力地吸引省内外商人(包括海外商人)将总部设在义乌。
总部经济要成义乌标志
在长三角地区,义乌借助市场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可说名列前茅,已涉及批发零售、住宿、物流运输、卫生福利、餐饮、租赁商务、房地产、教育、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电子商务、创意等10多个行业,大多行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50万。
发展总部经济,实际上就是发展第三产业。但跟目前义乌第三产业行业相比,总部经济则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一些行业,如研发、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
在义乌,受人才等因素影响,研发、资本运作等知识型第三产业是相对缺乏的。
7月31日,记者曾走访了跟总部经济相关的一些行业。像国际商贸城一带的大厦,大多已被外贸类企业所占据。
香港一家会计师行在业内有名,记者找到它的办事处时,它居然“蜗居”在不足50平方米的社区套房内。
“在上海,我们办事处设在金贸大厦。去年到义乌后,我们想找CBD(中央商务区),但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后我们只能在社区内委曲求全了。”会计师行办事处的杨主管说。
义乌发展总部经济,意在让杨主管们拥有CBD,来提高一座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今年6月4日,在专题调研金融商务区建设情况时,副市长、义乌市长何美华提出了将总部经济打造成“城市标志区块”的口号。
按规划,义乌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区将重点引进生产性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及其管理、研发、采购、物流、财务、投资、营销等职能型总部;专业化的设计、信息、物流、中介代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建筑企业的集团总部或区域性总部。
金融商务区突出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兼有酒店、住宅、零售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重点引进现代商贸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浙中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核心区、最具潜力的金融发展高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精品区。
两个总部经济建设项目的门槛都颇高。
按义乌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独立建设总部大楼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回归企业不低于3000万元),净资产1亿元以上(回归企业在80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等;商会或行业协会牵头联建,参与企业控制在30家内,其中市内和回归企业不少于1/3;租赁总部大楼办公(经营)场所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上年度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等。
义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人员说:“在报名中,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派员来咨询报名。经调查,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是想来开发房地产的,被我们拒绝了。义乌建设总部经济,目的是为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 |
![]() |
点击次数: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