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世界杯还没有到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接圣诞订单了。”这个夏天,在义乌小商品经商6年的李良依然忙于接单。日前,浙江全省各类商品市场上半年统计数据出炉,一扫去年的担忧,三大主力市场表现良好。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领衔的全省28家省重点市场实现交易总额达1612.6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28%。
浙江省工商局在披露数据时评价称,今年上半年,在外贸形势向好和国内消费强势拉动下,全省各类商品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1-6月,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53家,实现交易总额576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20.4%,年底有望再破万亿大关。
主力市场撑门面网上市场抢眼球
“如果哪个销售人员卖掉公司生产的10万樘门,这辆价值140多万元的悍马就奖励给谁。”这是发生在今年6月份,永康五金城首届门博会上的一幕。天地公司的董事长杨陈起表示,对市场来说,这样的门博会为他们吸引了新的客户。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成交额167.8亿元,同比增长8.6%。而事实上,表现良好的并不仅仅是永康五金城。在2009年浙江商品市场迅速回暖但趋势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浙江三大主力市场的成绩卓越,市场转型升级改造已取得显著成效。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三大龙头市场总成交额达到536.82亿元,同比增长12.67%。
其中,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199.89亿元,同比增长21.1%;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69.12亿元,同比增长7.8%;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海宁家纺装饰城、上虞石狮商贸城等一批区域行业龙头市场也增长迅速,分别实现交易额43.8亿元、24.1亿元和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2%和30.9%。
另一方面,新秀市场的表现也让人惊喜。华东国际珠宝城日前顺利拿到了网上交易市场登记证,今后珍珠经营户和消费者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易。这同时是当地第一家网上交易市场,主办方意在将其打造成珍珠界的“淘宝网”。“许多外地消费者虽然对山下湖的珍珠慕名已久,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购买几百元的珍珠饰品,跑到市场里是不太现实的。”华东国际珠宝城执行董事林贤富说。这家全球最大珍珠批发市场上半年成交额27.1亿元,同比增长52.8%,是浙江商品交易市场中的后起之秀。
和华东国际珠宝城的情况类似,在网上交易方面寻求突破,已经成为了许多市场的转型升级首选方案,淘宝网、网盛生意宝等31家浙江网商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发布“构建网络商业文明推动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宣言。截止6月底,浙江全省已登记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名称40家,实现交易额394.5亿元。针对近年来浙江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商品种类和交易模式日趋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工商部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6月份颁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网上市场有序发展。
指数介入专业市场搭准经济脉搏政策、产业环境敏感度提升
上半年,浙江545家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2344.3亿元,同比增长24.8%,不同行业生产资料市场受政策、供需关系以及价格起伏的影响,增速差异巨大。
继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小商品指数”、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茧丝绸价格指数”等之后,今年余姚中国塑料城在完善“中国塑料价格指数”基础上已融入了“现货指数”,强化指数对市场行情变化捕捉的敏锐性,稳固行业话语权。在国际原油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上半年交易额大幅上升,达到185亿元。
与其情况类似,宁波中国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和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上半年交易额也大幅上升,分别达到63.2亿元和97.8亿元,同比增长89%和81%。
同样是原材料市场,钢材市场价格受国家政策调控明显,上半年呈现抛物线走势,其中宁波华东物资城冷轧薄板价格由2月初的5280元/吨上涨到4月中下旬的5980元/吨后,再次下跌到6月中旬的5500元/吨,市场成交额受到冲击。
在消费品市场方面,与2009年底相比,部分市场也出现了降温现象。2010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受国家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回落,全省市场内机动车销售增幅开始趋缓,上半年共销售14.3万辆,交易额173.2亿元。3000亿浙货取道浙商市场“走出去”
一年以前,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曾经评价商品市场成绩称,以商贸流通业为基础的三产是主要支撑,当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为5.3个百分点,贡献达83.5%,这说明“与块状经济配套的浙江商品市场,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时人们注意到,昔日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浙货,正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利器。据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市场协会的初步估算,省外浙商市场每年销售的浙江商品超过5000亿元,为浙江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变化。近几年来,省外浙商市场作为浙货辐射全国的基石,把浙商民间资本与省外优质资源相结合,对浙江产业延展、产品辐射、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早在2001年,浙江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广大企业一致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其中浙江专业市场的外拓就是浙商走出去的重要形式。随着浙江市场的发展壮大,浙商市场纷纷在省外“开枝散叶”,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像温州服装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浙江建材城等以浙商投资、浙货经营为主的商品专业市场,更有浙商把专业市场开到了海外,像巴西、南非的中华商城,迪拜、韩国的中国商品城等等,成为浙江人经济的一大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至少有5000多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全国专业市场行业,其中投资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市场已突破1000家。同时,海外投资也逐年递增,截至2008年底,浙江境外投资的专业市场主体数量有60多家,遍布6大洲,居全国首位。经过多年的耕耘和积淀,这些省外浙商市场多数已在客地立住脚跟,有的已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商贸流通企业。义乌浙商金位海在2002年进入山东创办市场,现已拥有威海国际商贸城、广饶义乌小商品市场、东营国际商贸城、济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多家商品交易市场,资产达几十亿元。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此次披露的数据,截止2010年6月底,浙商在省外、国外开办的市场有2000余家,年销售额达1万亿,每年带动浙货销售约3000多亿元,浙商在省外的市场经营户达400多万人。浙江产品通过省外浙商市场这一平台销售到省外或境外的每年达3000亿元以上。如广东、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江西、海南、山西、湖北、河南等地浙商市场已然成为“浙货走出去”的巨大平台,市场主销商品则是最具竞争力的浙江商品。
随着海外销售市场的萎缩,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从外销转向内销,寻求内销市场的新舞台。业界人士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专业市场将成为承接外销市场向内销市场转移的新终端。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5308407.html
![]() |
![]() |
点击次数: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