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虎年绽放新笑意,
虎虎生威好时期,
大显身手虎添翼。
迎接各位来这里,
真情厚谊感动你,
希望你爱上这里。
义乌永远欢迎你!
昨日上午9时15分,义乌火车站。背着大包小包的河北籍民工张小凡一下火车,手机里就出现了题为《义乌欢迎你》的短信。浏览完短信,他的双眼湿润了。
这条短信选自同题的一首诗,作者是土生土长的一位义乌人,网名叫夏冰南子,真名叫张旭。今年2月20日正月初七,不少单位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他将此诗发在百度义乌吧上,迅速蹿红网络,成为新年以来全国最引人关注和最感动人的网络事件之一。
他为何想到写文
“《义乌欢迎你》是欢迎全国各地外来建设者节后到义乌工作的一首诗,此前我还写了欢送在义乌工作的外来建设者回家过年之文,在网络也流传颇广。”昨日,一见到记者,40多岁的张旭说。
张旭老家在义乌苏溪镇邢宅村。2004年,他远离家乡,先后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商品市场担任管理人员,从他手上进市场务工的全国各地民工不下2000人,理解他们在异乡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网名夏冰南子,是在河北工作时取的,“夏冰”两字是“夏天的冰块”的缩写,表示他遇事沉着冷静,而“南子”则是“南方的儿子”的缩写。
去年5月,他回到原单位义乌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担任管理人员。空闲时,他跑到民工中间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
今年1月23日农历十二月初九星期六,义乌下着冰冷的大雨。张旭开着一辆“现代”,来到义乌宾王客运中心和在市郊的火车站探望民工。眼前的情景让他的视线一下子模糊了。
“火车站和宾王客运中心候车室内外已聚集着提前回家的民工,黑压压的一片。在冰冷的大雨中,有的啃着冰冷的馒头,有的跟人共吃着一碗方便面,一个婴儿在打湿的襁袍中挣扎着,张大嘴巴号啕大哭……”说到这里,坐在记者对面的张旭双眼再度湿润。
张旭还说,当时,他还想到北方大雪封道,不少外来建设者可能被堵在寒冷的路中。触景生情,他顿时想写一首诗欢送他们一下,祝他们一路平安。
回家后,他就坐在电脑面前,写下了《站在车站,我眼睛湿润了》和《祝将回老家过年的在义建设者一路顺风!》两篇文章,其中前者以诗的形式创作。
随后,他将两篇文章发到百度义乌吧,均被列为精品帖,而被置顶。
10多分钟后,IP地址125.112.219.*的网友跟帖说:“很感人,看了之后心情有些沉重,外来打工者好样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城市建设少不了他们,政府应多多关注和关心。过年了,祝回乡的朋友一路顺风!”
整个春节,张旭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外来建设者在车站等车时的情景,他也开始琢磨构思欢迎外来建设者回义工作之诗。
“正月初七下午5时,下班回到家中后,我来不及跟在厨房里忙碌的爱人打招呼,就坐在电脑前开始敲打构思好久的《义乌欢迎你》。不到半小时,诗一气呵成,并将此帖再次发到百度义乌吧上,我就去吃晚饭了。”张旭说。
等吃完饭,打开义乌吧时,他发现此帖也被列为精品帖,而且回帖的网友越来越多。
近一个月对外来建设者的牵挂终于可暂时放下了,张旭说他的内心轻松了许多。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所创作的这两首诗在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已出现在人民网、新浪、腾讯等全国各大网站上,网友跟帖的热情超过他的想象。
到昨日记者发稿时,据百度等搜索引擎统计,转载《站在车站,我眼睛湿润了》、《义乌欢迎你》和有关它们话题的网页已超8万个。
《义乌欢迎你》也在到义找工的外来建设者和义乌籍业主中传播,一些义乌籍业主还将此诗制作成短信,发送给在回义路途中的员工的手机上,表示对外来建设者回企工作的欢迎辞。
2月25日,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从网络上拷贝了这首诗,制作成宣传黑板报,用不锈钢玻璃镜框镶在市场大门口两旁、宽两米多的方柱上。
此诗还引起浙江省、义乌市作家协会的关注。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表示诗歌不应只是“小我”情怀,而应有一个“大我”,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从发帖到昨日,张旭本人也一直处于舆论中心。
昨日,他说:“创作这两首诗时,我主要想表达一下义乌一个普通百姓对外来建设者的一份真情,欢迎他们来到义乌,跟义乌人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一些认识我的外来建设者朋友还没回义乌,就给我发短信说感谢你,来年我们还要在义乌。”
此诗出自义乌并非偶然
文学创作根植现实生活。
义乌是一座特殊的城市。目前在义乌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132万,已接近义乌本地人口的一倍,义乌最脏、最苦的活可说都是他们干的,义乌能够有今天也是他们和义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义乌统计部门一项调查显示,早在2004年,外来建设者对义乌GDP的贡献率就已超40%。
在发展过程中,义乌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外来建设者在义乌享受尊重,活出尊严,在关爱外来建设者工作中,义乌已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不少第一:
2000年10月12日,义乌在总工会设立全国首个外来建设者法律维权协会;
2001年,义乌大陈等乡镇组织了7699名外来建设者参加镇人大代表选举,共提名推荐初步代表候选人近百名,产生了10名外来建设者人大代表,开创了外来建设者在异乡参政的先河;
2002年10月,义乌跟开化等地的工会在全国开创城际工会联合为农民工维权制度;
2004年,义乌市公安局首创外来人口委托化管理,将外来人口、出租房管理职能委托给社区、村(居)和企业,让外来人口拥有一个安全之家;
2008年,义乌总工会联合银监、国土、经济发展、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等17个政府部门,在全国首先推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标准,其中60%的内容跟外来建设者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这两首诗充分反映出义乌对外来建设者海纳百川的一种包容和感激之情。如今,义乌政府部门和不少企业不仅考虑提高外来建设者待遇,而且还正想方设法以情留人、以发展留人。”昨日,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龚小庆说。
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一些醒目位置公布着义乌路线图、就业防骗等温馨提示,还专门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窗口,从今年正月初五市场开张至今,窗口已为外来建设者免费提供了2596家企业、44878个岗位信息。
一到晚上,义乌文化部门还为他们精心准备了文化大餐———公益电影。
贝克曼集团坐落在义乌衬衫之乡大陈镇,拥有1700多名员工,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昨日在集团宿舍入口处,一条写着“您!贝克曼的主人,欢迎您回家!”的巨大横幅格外注目。
集团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蒋少华说,从2006年开始,贝克曼集团就被不少外来建设者誉为“员工最能存钱的公司”,一个外来建设者只要进入集团,吃、住、行等日常生活开支由集团包去了,夫妻员工的孩子上学也由集团承担,每个孩子还能拿到1000元奖学金。
陈继元老家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乡下,1999年夫妻两人在贝克曼集团工作至今。从2009年开始,两人分别挣的钱比当地公务员的薪酬还要高一倍左右。
在11个年头中,他用在集团所挣的钱,在家乡六盘水市买了三套房子,将全家老少8口人由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
“在义乌工作,我们没有感觉到这是身在异乡。此生,我有一个心愿,我要和爱人一直留在义乌,不会干了才回去。”昨日,陈继元说。
据介绍,近几年,义乌上千家规模以上企业员工返厂率均在80%以上,像贝克曼集团的员工返厂率则在95%以上。
诗作者张旭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义乌的外来建设者对企业工作环境要求已越来越高。过去,在义乌干活的以洗脚上岸、文化水平低的农民为主,而现在则以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年轻人为主。除了薪酬外,后者的工作需求还注重感情上的东西和自身前途的发展。为此,义乌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顺势而为。
![]() |
![]() |
点击次数: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