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从1月9日至15日,义乌市接连有3家外贸公司上演“逃跑门”事件。这3家公司负责人在“失踪”之前,都曾向市场经营户赊欠2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货物。警方分析后发现,商户在和这3家外贸公司做生意时,几乎都未收取订金。
又是赊销引发的“逃跑门”。一周之内发生的这3起“失踪事件”,让义乌小商品外贸赊销这本连续剧情又多了一批苦主,价值数百万元的货物被席卷而走,他们将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无眠长夜。
可叹,可悲。虽然,一出出形同复制的“赊销骗局”触目惊心,相关部门的案件通报、风险提示不绝于耳,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及时翔实,但是,市场经营户受骗上当招致巨额损失的案件却仍呈上升趋势。无法理解,缘由何在?
“让外商随意拖欠货款,这样做生意我们很容易受骗。但要让外商货到付款,就意味着失去客户。而且,我不赊账,愿意赊账的人多得很。”这句话,道出了经营户们“刀锋舔血”的原委,道出了赊销经营的担忧,更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小商品外贸出口的这种“潜规则”,让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户们,在发展客户过程中平添了无法估量的风险。但,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把业务拓得更宽、事业做得更大,他们不得不背负起可能无力承受的风险。
叹息之后,悲情之余,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面前:一方面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生意,另一方面是无法预测的外贸赊销风险,经营户们该拿什么实现自我救赎?
实现自我救赎,必须触及问题本质。细细考量,矛盾的焦点应该指向“你不赊账我赊账,你不愿做我来做”,而这一现象之所以如野草般烧之不尽,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经营户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泛滥成灾。在过度同质化竞争盛行的年代,成百上千的经营户之间,产品雷同、特色勿显,甚至营销方式等也如出一辙,模仿抄袭之风弥漫。于是,人们内心虽然抵触赊销行为,但缺乏与众不同的气质,未能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气势,为了订单始终得向赊销行为“卑躬屈膝”,因此背负上与订单金额对等的风险。
依此认为,跳不出过度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似乎就很难跳出赊销泥潭,也就无法降低与“逃跑门”不期而遇的概率。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向义乌市场经营户普及外贸风险防范知识时提出,“要培养一种谨慎的贸易习惯,对客户既要事先了解,更要动态追踪,搞清楚其支付能力、经营情况、行为方式,据此发展客户、决定交易条件、控制风险”。此外,“更要在经营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形成自身优势,如品牌、产品服务、营销网络等等。‘软实力’是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诚如此言,市场经营户要跳出过度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最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属抓紧增强“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经营手段有别于他人的理念创新,是品牌创建领先于同行的行为创新,是产品开发并重于营销的意识创新,是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掌握和谨慎分析,更是打破传统、陈旧经营模式的决心和勇气。这种“软实力”,是确立经营特色、竞争优势的助推器,是开创鹤立鸡群、舍我其谁局面的有力武器。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守摊看店的主儿,“软实力”这东西听起来层次太高、难度太大了。是的,对于宁愿抱残守缺而无意进取的人来说,“软实力”确似遥不可及,甚至虚无飘渺,那就请在过度同质化竞争的泥潭里继续沉沦吧。
所谓不破不立,“走出去,前面是片天”。经历了价格大战、赊销大战,站在贸易风险风口浪尖的人们,是时候认真思考全新营销理念和行为方式了。在竞争空前激烈的贸易大战中,不以创新谋崛起,必在沉寂中消亡。如果说,一连串的“逃跑门”事件都无法让你警醒,那么,你只能躲在十余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里,细细品尝那过度同质化竞争结出的恶果了! 虞建飞
![]() |
![]() |
点击次数: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