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4月28日下午,在义乌市区工人北路上,距离福田市场仅300米的汽车用品、汽车配件专业街仍是一片喜气,这是义乌的第46条专业街,正式开业才10天。
这条集贸易、生活、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专业街,填补了义乌市场汽车用品规模化经营的空白。短短的几个月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180多家厂商、经销商。
谈起义乌市场的魅力,专业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柏林心生感慨:“为了找个理想的贸易之地,我闯荡了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在上海、广州都是上门找外商,这里是外商找上门。由于有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持,在义乌搞贸易,坐在家里收钱就可以了。没想到最理想的贸易之地,就在自己的家门口!”
2006年的义乌,到处涌动着生机和活力。
5.8万个摊位、2.5万家工业企业以全球最低的价格提供着全球50万种商品目录中的40万种商品,每天接待客人20万人,1000多个集装箱从这里运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一个城市像义乌这样,只有一个绝对的中心。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像市场一样,深刻影响着每个义乌家庭的生存或者繁荣。很难想象,仅仅20多年前,这里只有两三条小街,而商业世界仅仅存在于乡民们的货郎担和提篮里。
“我和市场一起长大”
4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稠州中路165号的“罕美服饰”专卖店。这个面积5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围巾样品,几位外商正在翻译的陪同下看样订货。
拥有100多名员工的义乌罕美服饰有限公司,在义乌城里有三个经营点,董事长何海美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别看“罕美服饰”现在年上交税收就有100多万元,当初却是从仅有的38元资金起步的。对此,何海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1978年5月,当时义乌非常流行《红楼梦》剧照,我就用仅有的38元钱作资本,翻拍剧照到街上叫卖。1982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我就到了第一代的地摊市场。20多年来,我和许多人一样,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壮大,也和这个市场一起长大。”
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作出建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出资在县城稠城镇朱店等两侧搭起上可遮雨下可摆摊的简陋设施,人称“草帽市场”。应运而生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到1984年,市场摊位已发展到1887个,年成交额2400万元,远远高于全省市场121万元的平均水平。
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同年12月,位于稠城镇新马路的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实现了“以场为市”的转变。
1986年,位于篁园路的第三代市场建成,规模更加宏大,设施更加齐全。199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跃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此后年年保持这一桂冠。
1992年10月,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一期投入运行;1994年7月,篁园市场二期又投入运行;1996年9月,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投入运行。
2002年9月,作为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年9月,随着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全面建成,目前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超人的谋略和胆识”
谋略和胆识之一:走商品贸易之路。在义乌,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资金,办科技密集型、能源消耗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显然“此路不通”。早在20多年前,决策者就看到了义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远大前景,并提出了“兴商建县”(1988年撤县建市后改为“兴商建市”)的战略,这对商贸城的繁荣意义非同寻常。
谋略和胆识之二:“先发育,再发展”。五代小商品市场的建设,当然与各时期的地方财力有关,但这也是政府充分运用经济规律掌控市场的绝招。每一代小商品市场繁荣时,总有几百数千的人排队等着进场,形成一定的紧张度。试想,如果一步造成投资数亿元的超大型商城,会不会陷入“有场无市”的怪圈呢?
谋略和胆识之三:市场不相信眼泪。1991年,义乌在全国第一个对千人以上的国有企业—————义乌造纸厂进行改制。当时,国内媒体以《市场不相信眼泪》为题作了报道。义乌在体制改革、企业改制中走在全国前列,显示出了其在市场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魄力和勇气。
谋略和胆识之四:在全省率先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991年,义乌在全省打响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第一炮。第一次出让每平方米仅6200元,1993年出让时已涨到了1.58万元,以后地价继续攀高:3.6万元、6.9万元,直至2003年下半年的22万元,屡次刷新全国纪录。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中,义乌筹集到了几百亿元城市建设资金,促使这个商贸城的飞速扩张。
“兴商建市”,这里的“市”既是“市场”又是“城市”。有人说,当今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掀起的巨浪将在欧亚大陆和环太平洋之间碰撞,一场亘古未有的完美风暴将在中国诞生,而义乌发展的奇迹也许就是这场风暴的前奏。义乌在“兴商建市”中的谋略和胆识,昨天的令人瞩目,今后的更令人期待。
![]() |
![]() |
点击次数: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