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施永青,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之一。1978年开设中原地产代理公司,从事地产代理事业至今,现任中原集团主席。其还身兼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成员等公职。
●开发商不要再高价开盘,价格“试顶”的结果只会是滞销。
●解决高房价矛盾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政府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
“像今年1-7月那样快速上涨的日子,至少到明年底都不可能再有。接下来楼市整体走势会是成交量下降、价格平稳。”施永青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少到明年房价都不能再大涨。”
有着“香港地产教父”之誉的施永青将参加本报10月31日、11月1日举办的“2009中国地产年会”。就“中国人居60年”年会主题,他表示内地楼市和香港楼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的房价。
从现在起到明年房价都不可能大涨
南都:国内房地产市场刚经历一轮大起大落,今年在持续大半年的火爆以后近两三月不少城市的成交量在萎缩,很多购房者在观望楼市是否又要转向了。
施永青:转向机会不大。这次楼价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贷款支持,主要目的是减少金融海啸对经济的冲击。金融海啸最大的担忧是通货紧缩、经济萧条,各行各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降价卖不出去,工厂停工、大批失业,世界上经济最坏的时候就是出现通缩,如二战后的日本、1997年后的香港。看中国现在的经济,消费物价不容易涨上来,因为工资没有增长,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资产价格上升,用此方式防范通缩。如果在此时转换宏观调整政策方向,楼市将很快冷冻,那么一是银行之前放出来的大量贷款会变成坏账,二是好不容易恢复的消费信心也会严重受损,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回暖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南都:现在还需要继续推动吗?
施永青:现在国家已经把楼价推到历史高峰了,开发商应该明白这一点。再往上就是大泡沫了,国家不会再推动,接下来可能会减少支持,但不会出现调控政策的转向。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有所表现,例如二套房贷政策严格执行、部分城市降低公积金贷款比例,还有在限外令的执行上,有些城市已经在收紧,住宅、商业地产方面成立中国国内投资公司的难度都明显增加。
南都:这些逐渐收紧式的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施永青:今年剩下的两个多月,整体来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下降,房地产价格会平稳。在这种形势下,开发商(尤其是后期还有很多新盘的开发商)不要再高价开盘,价格“试顶”的结果只会是滞销,短线投资者也不会再入市,否则被套的风险很大。
南都:但今年已快过完,明年银行有了新的房贷任务,可能又会“前松后紧”,年初宽松的信贷环境又会成为房价继续上涨的推动力。
施永青: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今年上半年的房价升幅过快过高,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升幅,所以明年初即使因为新的信贷量而环境更宽松,也只会帮助房价不下跌或者小幅增长,像今年1-7月那样快速上涨的日子,至少到明年底都不会再有。
国内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的房价
南都:刚刚作了这么多房地产走势的分析,看来国内楼市还是个“政策市”。
施永青:是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力是很强大的,而且房价涨跌基本上是看政策风向。
南都:从1998年房改至今,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已有10年多,您看市场化成果如何?
施永青:整体来说,房改是成功的———通过住房商品化、报酬货币化,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到国内来做房地产,就是因为支持这个政策,认为是很有前景而且能做得好的。当然,刚开始时也吃了不少亏,代理了很多烂尾楼,最初因为市场不规范,很多问题没办法用市场经济的逻辑来判断。比如土地招拍挂,制度上看是已经把土地市场化、公开透明,但是批地条文的执行力还是不够,私下转让的土地还是有,开发商囤地、炒地、延缓竣工期限等现象很常见,通过土地供应量没办法预测未来几年内的商品房供应量。
南都:这些土地问题,也被舆论指责为是促成高房价的重要原因。
施永青:是的。当然,拿了地不按时开工、竣工、销售,也不全是开发商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周边的市政配套没有做好,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开发商期望放两年后建出来的房子可以卖更高的价钱,或者直接就是通过片区炒作,待土地价值上升之后转卖,用“炒地”的方式赚钱。我估计接下来的政策会从严,比如严格要求拿地多久内必须动工、多久后又必须开卖等,这点真正落实执行的话,未来三五年内的楼市供应量会大增,对平抑房价会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南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比内地要早,怎样看待现在这两个市场?
施永青:香港的二手房市场占整体楼市的80%,内地好的城市才超过50%,很多还只是20%.现在内地市场的房价还操控在开发商手中,如果二手房市场占到主导地位,开发商将要参考二手房定价,而二手房价是由千千万万个小业主用真金白银去投票的,是真正反映市场需求、贴合购买力的市场价,不像垄断型的新盘市场,就是片区几大开发商一起喝杯酒谈好不要降价就行。
南都:只有二手房市场占到主导地位,才有市场化的房价?看来这是个发展阶段的问题。
施永青:我们说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但真正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毕竟才10年多,必然还是一个新房为主导的市场,但接下来也会走向如香港这样大部分人是买卖二手房的市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在这方面的进度就明显要快一些。以前国内银行都不敢做二手房的按揭贷款,现在有些城市的银行把它当成了最大的潜力市场,为此还给房产中介很优惠的合作条件来开拓二手房贷业务。
南都:除了市场发展阶段的问题以外,调控政策方面有何可借鉴的?
施永青:我认为政府的调控方式最好是简单化,少用行政手段,多用土地和金融杠杆。通过土地供应来调控房价,其实是最有效的,但是现在国内的“高地价环境”已经造成,这样就不便于用来调控房价了———地价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少了,地价高了房价就又很快地水涨船高。
可通过保障性住房缓解国内高房价矛盾
南都:对于国内楼市持续健康的发展,有何建议?
施永青:房地产市场和所有市场一样,是有周期的,房价不是偏高就是偏低,事实上回过头来看所有的房地产市场,房价真的在合理区间的时间是很少的,因为一旦偏低就会有很多人投资,投资的人都有追涨心理,越涨越买然后就变成了偏高,偏高了大家都不买了,政府的调控措施也来了,房价就僵住了或者往下跌。只能说,政府不要让房价偏离合理价格太多。
南都:怎么及时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施永青:第一,房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最好少一点。一个普遍的原理就是,市场经济应该减少交易税,资源才能优化配置,商品交投活跃才会落在最需要的人手里,而不是囤积居奇。第二,市场透明度要提升。有公开的资讯才有公平的交易,才有健康的市场,但现在很多信息只向个别企业公开,形成垄断。第三,调控政策的执行力需要加强。例如土地批售时要规定什么时候动工、什么时候建成,然后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格把关,这点我认为真是要特别指出的。
南都: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从相对的低水平、公平的福利房制度改变为商品房市场至今,高房价和民生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施永青: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政府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减小高房价对民生的影响,但这个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而来的,国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提供一定数量的福利性住房。
南都:香港就有很好的公屋制度。
施永青:香港做得最好的就是有相当完善的公屋制度,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高房价不影响民生。曾经香港有50%的人住在公屋,现在这个比例稍微低了一些。香港是成立一个独立的房屋委员会,我也是成员之一。房屋委员会的工作是按照社会需要制定住房供应量,同时严格筛选适用人群,符合条件的可预先几年排队,轮到时每户可根据地段、户型等条件进行三次挑选,还没有选中就再重新排队。香港现在每年有1万人左右获得公屋。
南都:我们现在也在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施永青: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每年建多少保障性住房,不能只是个数字,要每年按计划量真真正正建出来,而且项目选址、住房面积、户型设计等都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城市规划实际问题,又要切实符合适用人群的需求,不然建了也卖不出去。此外,我见过国内有些经济适用房根本就不是全卖给有需要的人,而是被利益人群占据。这方面香港的做法是由社会公众人士监督。
![]() |
![]() |
点击次数: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