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如果说一个人在义乌市场的每个商位前停留一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需要4个多月才能走遍义乌小商品城所有商位。黄志平补充介绍说,目前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320多名外籍儿童在义乌就学,许多外商完全融入了义乌的生活圈,甚至参与社区活动,列席人大、政协两会。
“如果说一个人在义乌市场的每个商位前停留一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需要4个多月才能走遍义乌小商品城所有商位。”
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这样向记者描述了这座“面向全球”的义乌市场,而市场成交额连续18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的成绩更让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倍感荣耀。
市场成交额连续18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被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经过先后五次易址、十次扩建之后,如今的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市场成交额连续18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目前,义乌市场吸引了6万多家经营主体入场经营,连接全国20多万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此外,义乌市场还先后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编制实施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为中国日用消费品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万余名老外常驻义乌 县级小城摇身变成“国际都市”
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因为这面向全球的义乌市场,使得这座县级城市成为了汇聚四方宾朋的“国际都市”。走在义乌的大街小巷,总能见到金发碧眼的老外或是皮肤黝黑的外商。
据统计,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80多个国家的2500多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义乌机场的境外旅客比例达40%以上。
黄志平补充介绍说,目前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320多名外籍儿童在义乌就学,许多外商完全融入了义乌的生活圈,甚至参与社区活动,列席人大、政协两会。
总展位数全国第二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义乌还积极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立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治,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城市、农村、社会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
特别是其中的会展业,黄志平特别提到说,新建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将于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4万多平方米的博览中心,其总展位数为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届时,这里将成为集会展、酒店、文化、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博览城。”
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黄志平还透露说,从10月19日至11月15日,义乌将相继举行侨商大会、义博会、森博会、旅游商品博览会。
29义乌小货郎挑出大帝国 借小商品优势抢滩会展业2009年09月29日 2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9月29日电 (见习记者 赵晔娇)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义乌廿三里等地出现了一批走四方的货郎,担挑挑出一个全球瞩目的“商业帝国”。 目前,义乌已基本确立了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的地位,并凭借小商品优势,开启了“市场+会展”的义乌模式。
“有人曾经做过计算,一个人在每个商位前停留一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需要4个多月才能走遍义乌小商品城所有商位。”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这样表示。
紧握小商品定价权
依托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三年前,日渐成熟的浙江商人以指数这种凝练而具体的发言方式,在国际市场上首次亮出了“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开始在世界商场争夺小商品的定价权。随着指数发布渠道的扩大,影响力的加深,义乌开始扮演全球小商品定价中心的全新角色。
“义乌小商品市场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成交额已连续18年居中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在黄志平看来,义乌有足够的底气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已经趋向成熟,大大增强了中国小商品市场对全球小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并对全球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产生的积极影响。四川成都、山东济南等中国几大批发市场都把“义乌指数”当做“晴雨表”;北美、西欧等全球各地采购商也把“义乌指数”作为每周必读的内容。
买全球 卖全球
这个由小货郎担出的大市场,已不满足纵横国内市场,“买全球、卖全球”的全新商业格局已然成型。
目前,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80多个国家的2500多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越来越多的“浙江制造”、“中国制造”经此销往海外。
除了做好外贸买卖,义乌也正成为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投石问路之处。在义乌市场的进口商品馆,5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内聚集着44个国家2.3万种商品,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首个综合展销境外产品的贸易商场,也是国内最具规模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其中大部分商品都是首次进入中国。
“国际化是一种趋势,尤其是对于义乌这样一个经济外向度这么高的城市,国际化战略是不会转变的。”黄志平说,今后,义乌的着力点依旧是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的文章,“走出去,有助于义乌商品开拓销售渠道;引进来,现在已经有4万件国外商品到义乌来展销,这股势头很猛,相信今后还会有40万件进来。”
市场+会展的义乌模式
由于有国际小商品市场作支撑和依托,义乌将目光瞄向了会展经济,形成“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市场发展新格局。去年,义乌提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战略目标,核心是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其中建设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就是“三中心”之一。
“义乌会展业起步于1995年,10多年后的今天,义乌已经培育了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世界侨商大会、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一大批专业展会,成为浙江范围内‘国字号’展会最多的一座城市。”黄志平表示。
黄志平同时表示,专业化展会的举办可以促进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流到义乌,也可以促进义乌商户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据中国会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义乌每年举办(承办)各类展览和大型会议80多个,国家级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展览机构已有15家在义乌办展。超过92%的参会客商对义博会专业性和实效性表示满意。市场与会展业唇齿相依、互促共荣,“市场+会展”的义乌模式魅力已初显。
![]() |
![]() |
点击次数: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