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说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的变化,浙江义乌是不能不提及的一个地名。60年间,义乌农民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建成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小商品城。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民的一场伟大革命。
鸡毛换糖,老一辈的义乌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几百年来义乌粮食产量就很低,有人于是总结出用鸡毛沤肥的办法。每到农闲,当地农民就会肩挑"糖担",走街串巷,用红糖换鸡毛。
当年大队长:“过去去搞副业的话,都要开证明的,没有证明不能出去的。”
没有许可证搞副业那时叫投机倒把,轻则罚款重则蹲大狱。然而,严厉的打击并没有杜绝"敲糖帮"贩运小商品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义乌农民,加入了鸡毛换糖的大军。
原义乌市场工商所所长 许志昌:“你去管,他就逃,怎么管呢?你三个人去 他三十个人在那里,你去他逃。”
1982年9月5日,义乌最早的马路市场开张了。没有鞭炮,没有仪式,一个个简陋的摊位上,承载的是义乌农民,改变生活的梦想。
原义乌市工商局市场分局局长 陈如林:“当时我记得是一个礼拜里面,有一万多个农民申请营业执照。”
仅一年,义乌的成交总额就达到了1440万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市场开放前,义乌全年的财政总收入。
义乌商贩:“我都说了一年365天是摆摊的,我们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
2000年,义乌市场的销售额已经保持了连续8年的全国第一。 此时全国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兴起,义乌人在喜悦中嗅到了危机。经过调研,义乌市政府做出的果断决策,鼓励经营户办工厂办实业,如今,义乌的针织、拉链、工艺品、饰品等行业,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义乌已成为世界小商品制造基地。
义乌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傅惠敏:“你有没有看过农村以前的那个踏水车 就是说等于(义乌)每一步都踩到了那个点上。”
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总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摊位6万多个。在这里,每周向全球发布的"义乌小商品指数",具有中国小商品对全球定价的话语权,这个指数也正在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一个鲜明的脉搏,触摸一下,你就能感觉到中国经济强有力跳动的节奏。
![]() |
![]() |
点击次数: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