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纲要》对义乌城乡一体化提出明确目标:将义乌1105平方公里市域进行整体性、一次性的规划,整合人口和产业布局,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了“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的总体发展思路,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该《纲要》被人民日报誉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行动的第一纲要”。
日前,记者走进大陈镇大陈二村,犹如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式农村。该村大多数农民住上了别墅和公寓式套房,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村里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统一排放、所有管线埋入地下;每个村民都买了养老保险、办了医保,每年还可从村集体收入中领取福利……随意走进村民家里,村民们都会热情相迎并乐呵呵地打趣:看看,我们村庄是不是比城里好!
大陈二村是义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义乌700多个村庄虽然不一定都有洋房别墅,但其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享受的各种待遇,都与大陈二村相差无几。
据介绍,《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除了政策倾斜、财政投入,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条件,分别进行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外,还花大力气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同时,大刀阔斧地对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进行改革,让农民和市民享受“一体化”待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义乌1105平方公里市域进行整体性、一次性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由此,义乌人迈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步伐。
《纲要》高瞻远瞩令人瞩目
“以前我们村里哪有这么干净呀!垃圾没地方运送,只能堆在前山后山,夏天一到臭气熏天;因没有统一的下水道,各家各户排出的污水也都流在路面上。”在大陈镇楂林一村采访时,村民吴友妹说起生活的变化感慨万千:“瞧瞧,现在农村条件多好,我都感觉自己像城里人啦!”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对照城市的有序发展,21世纪初的农村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农民富了,却未能充分享受城市文明,生产生活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瘸子,是永远走不快、走不稳的。”面对一天天长高变大的城市,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透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霓虹闪烁的繁华街市,看到了城乡分割建设带来的种种弊端,看到了城乡差别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隐忧。
2003年7月15日,在充分酝酿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市委全体会议通过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
为了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义乌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完成全市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和村庄改造试点工作,启动主城区二分之一“城中村”改造和远郊区全部村庄异地奔小康工程。第二步到2010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副城区三分之一村庄改造、城郊区四分之一村庄改造和远郊区异地奔小康工程。第三步到2020年,完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市域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经验具借鉴意义
业内人士指出,义乌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和全省第一个出台城乡一体化社区规划的城市,同时也是我国较早为消除城乡差距制定时间表的城市。作为城乡一体化试验的先行者,义乌的经验必然引起各方关注。
在义乌举行的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80多家规划设计院的领导认为,义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义乌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具有代表性和启示性,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义乌善待农民是有传统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就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四个允许”。在郑新立眼里,无论是义乌的城乡统筹发展经验,还是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与这种善待农民的传统极为相关。
中央政研室经济局有关领导曾对义乌的经验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义乌以长远规划、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抓住市场这一主导财源,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地方公共财政,不但很好地贯彻了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全国很有借鉴意义。”
浙江省有关领导表示,对我省来说,义乌尤其值得学习之处还在于它通过制定《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新农村建设二十条》等,消除了造成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 |
![]() |
点击次数: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