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沃尔玛的李洪(化名)发现没有人联系他。这已经是商务部帮助他们和陕西洛川县牵线10多天后。
洛川苹果很有名,但也难以摆脱卖难。商务部希望类似沃尔玛这样的超市可以和当地有效对接,由超市直接采购苹果,降低流通环节。不过现在沃尔玛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应该去找谁。“毕竟不能单独去联系农户。”
遇到类似问题的不只是沃尔玛。商务部从去年开始推动“农超对接”,并希望4年内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13.08,0.25,1.95%)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不过,这很可能受到中国农村农业合作组织依然弱小的牵制。
对接错位
为了解决陕西省卖苹果难的问题,李洪上个月末随家乐福、麦德龙和一些批发商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与陕西省洛川县的对接活动,也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是十几天过去了,一直没有人联系他。
洛川全县优质苹果面积达50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前些日子,这个有名的苹果产区还为“卖难”困扰。不过上周李洪说:“不知道该找谁。”他说,“我昨天刚刚去了商务部,正好遇到了家乐福的人,我们遇到了相同情况。让相关领导帮忙联系一下。”
商务部组织的活动被称为“农超对接”,即由大型商业企业直接与农民及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采购关系,商务部认为,此举将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使农民增收并使消费者得到好处。过去一年,商务部一直在推动“对接”,并于去年末正式启动试点。
根据商务部的计划,到2012年,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
不过李洪说,目前操作起来有不少困难,比如直接收购时票不好开,一个地区农民生产单个产品的量往往也达不到超市要求,果蔬进入超市需要品质鉴定,而鉴定报告对农民来讲是有经济负担的。
“在解决这些实际困难的时候是需要一些中间商来配合我们的。”李洪说,而商务部领导给他的也正是延安洛川县果业集团的联系方式。
洛川县果业集团现在已经和四个超市集团下面的46家超市签订了合作意向,但是前些天他们在昆明、福建、南宁也搞了一些推介活动,邀请了当地的经销商和批发商,来刺激销路。
“现在中国老百姓吃的果蔬等农产品,主要还是从菜市场购买,超市并不是主流。”洛川县果业集团销售部的曲主任说。
目前,洛川苹果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客商直接来采购苹果,然后拉到南方市场。今年通过企业销售出去的也就是十几万吨,差不多占总产量的1/5,应该说还不是主要销售渠道。
降低流通费用不易
商务部推动“农超对接”,原因之一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太多,农民增产无门,消费者也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
商务部推农超对接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等部门去年年中所做的调查,农产品(13.08,0.25,1.95%)市场价格波动,农民徘徊于盈亏之间,加工经销各环节的利润却相对稳定。比如,农民种植尖椒2007年成本利润率为-31.0%,2008年转为盈利。但是经销过程利润稳定在 28.7%-34.1%,超市成本利润率稳定在89.8%-96.8%。(相关报道见本报2008年5月报道 《农产品流通暴利起底》)
从2008年年初开始,商务部即力推“农超对接”。当年4月,商务部主管内贸的副部长姜增伟主持召开座谈会,并与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负责人就农产品“农超对接”进行沟通。11月末,商务部再次召集座谈会,以推进“农超对接”。
去年1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了相关试点。尽管目前很多超市都与一些产地签约,不过就降低交易费用来看,似乎并不容易。
沃尔玛的李洪说,尽管是通过农超对接方式,洛川的苹果在深圳的超市的货架上也要卖到5.9元,与以前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流通环节少了价钱却没有降下来。李洪说:“这种对接的方式采购,我们也是微利。因为这要增加一些成本,我们涉及到要派人、派车,一系列的中间环节都要跟进,整个流程下来我们的利润并不高。”
延安市洛川县果业集团销售部的曲主任也说:“现在因为要经过中间公司这一环节,农民的收入确实并没有增加。”
商务部相关官员说:“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相对落后,生产关系和营销方面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利益也得不到体现,没有能力把果农吸纳进来。合作社的发展也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两者还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关系。企业发展相对快一些,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起步。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近6万家,入社成员77万余人。
中国农业大学的李秉龙教授说:“现在合作社之上又出现公司,与很多合作社和农户挂钩。又多了一道环节,但是没有办法,目前合作社都很小,主要集中在本村,它的弱势是不如公司灵活。”
不过他说:“农产品从生产开始,需要按照不同市场的要求,订单要求,来把农户组织起来,企业目前做不到这一点,企业只是产品和市场对接的一个桥梁,真正要把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市场整个连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替代。”
果业集团的曲主任也赞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必定发展壮大的观点,但他并不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替代像他这样的公司。
曲主任说:“我们将来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各有各的空间,果业集团将来可以发展合作社涉及不到、没有能力去做的一些环节,例如大型设备的投入、产出、运输、调运,这些龙头企业都可以承担。”
上海、北京、南京、厦门等一线或者发达城市一直推行标准化菜市场的改造,也是环境向超市改,但是和真正的超市又有些区别。仍然是以单个经营者为主体,相互之间有竞争,保留着传统菜市场的特点,符合中国老百姓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价比三家的购物习惯。
曲主任说:“这些个体经营者的果蔬来源仍是批发商,不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果蔬集团难以直接代替。”
李秉龙认为,目前“农超对接”的鲜活农产品停留在一些高档或者有机产品,“要想完成大规模的对接,就要把产品过度包装和超市的占地费用降下来,这样才能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走进超市消费。不然消费的少了,基于鲜活农产品的储存问题,超市也不会大规模与合作社签单。”
沃尔玛的李洪则表示:“鲜活农产品在货架上占的空间较大,为了配合老百姓对农产品需求种类颇多的要求,大型的配货中心或者集团也是我们与不同合作社之间很关键的服务商。因为这个事情我们现在自己来做并不容易。”
![]() |
![]() |
点击次数: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