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商成市场研究所是义乌市商兴成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以“兴旺专业市场,成就商业地产”为宗旨,专业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研究。拥有一批精通国内外市场状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邀请了商业地产界及学界知名的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或顾问。研究所发展目标是打造民营经济研究院行业研究所品牌,并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研究……
![]() |
![]() |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摘登
编者按:在昨日召开的全会上,市委书记李一飞曾这样诗意而深情地描述:“一个人,因为有梦想,生活就变得美好而青春;一座城市,如果有梦想,它就会变得充满希望和活力。转型发展就是现阶段义乌城市之梦!”全会报告提出: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当前义乌面临的最紧迫、最严峻的重大问题,事关市场持续繁荣、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义乌能否走在前列!全会为此进行了强调部署,提出要重点推进五大转型,正式吹响了义乌转型发展的强劲号角。全会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只要全市上下都伸出双手,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义乌就一定能够圆转型发展之梦!
今后一个时期,义乌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市场、产业、城市、社会和政府转型,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再创义乌发展新辉煌。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和要求,我市近3年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实现五提升三突破。
五提升是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进一步改进。三突破是指,争先晋位,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高点定位,城市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突破。
围绕总体要求和上述目标,我市将重点推进五大转型。
加快推进市场转型 建立新型商贸流通体系
要点:既要注重实体市场自身提升,实现持续繁荣,打造百年老店;更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建立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商品交易与货物配送一体的新型商贸流通体系。
阐述:确保市场强者恒强。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推动市场从“金丝鸟”向“金凤凰”转变,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一是壮大进口、转口市场。在巩固和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积极争取进口通关便利政策,大规模引进境外商品供应商,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做大做强非洲和东盟产品展销中心,使义乌成为国外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桥头堡。二是加快市场“走出去”步伐。争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认定为驰名商标,以品牌、管理、服务、资本为纽带,推动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联动发展,构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分销网络。三是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统筹抓好各专业市场建设,确保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国际商贸城等市场繁荣兴旺。四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应市场采购贸易特点的制度体系,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市场之长,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着力培育,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高地,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之都。一是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平台,促进集聚发展。科学规划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城,集中布局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建成国内基础设施最先进、功能配套最齐全、政策环境最优越的综合电子商务集聚平台。二是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形成先发优势。争取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探索建立“平台服务+通关机制+境外配送”的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实现快速、低成本、安全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三是壮大电子商务经营队伍,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构建良好生态系统。加快建立全产业链扶持配套政策,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行动计划,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强化对电子商务发展支撑。加强与阿里巴巴、敦煌网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支持义乌购平台发展。
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物流是保持义乌市场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要把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重点培育,打造亚太地区物流高地。一是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按照“城”、“市”分离思路,充分发挥城西区块公铁空交通设施集聚的优势,规划建设国际陆港物流园区,集中布局国际物流、国内物流、铁路物流、空港物流和货物仓储等重大基础设施,推动物流出城、仓储出城,推动现代物流业集聚化、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尽快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国际物流竞争力。二是不断完善国际陆港功能。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口的战略合作,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建设具有始发港与目的港功能的国际陆港。积极培育航空线路,加快推进国际航站楼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明年航空口岸实现正式开放。三是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开展智慧物流试点,以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点: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突出抓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重点,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两大动力,推动产业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阐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扎实推进“个转企”、“小上规”,坚持每年给高税无地和高税少地的企业供应工业用地。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电器产业、生物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尽快建设投产。三是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合作、兼并重组等途径,做大主业、做强实力,培育引进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大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大企业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落户义乌。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在做强商贸流通这一核心战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创意设计、旅游、金融、会展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一是扶持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以建设世界小商品创新设计之都为目标,抓好工业设计中心、创意园等平台建设,集聚国内外一流的创新设计团队。建立适应小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小商品设计中心、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和新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抓好佛堂古镇开发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鼓励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三是积极发展金融业。推进金融专项改革,培育和引进多元化金融机构,支持以供应链金融为主的贸易金融创新,深化个人跨境贸易业务试点,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四是提升发展会展业。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提升展会硬件设施和软服务水平,形成以义博会为龙头的品牌展会群,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为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科技创业园,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共建研发中心、研究院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团队,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义乌英才”计划,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千人计划”产业园,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才特聘制度,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等。三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聚焦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带动民间和社会各界增加科技投入等。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需要转换观念,大力加强。要紧紧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金融商务区等产业平台要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引进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积极实施“义商回归”工程,鼓励和吸引在外义乌商人回乡投资创业,每年确保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建立内外联动、项目策划、跟踪服务等招商机制,完善财政、税费、土地等配套政策,构建全方位招商新格局。
加快推进城市转型 打造现代化国际都市
要点: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眼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都市。
阐述:强化城市功能。完备的城市功能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要素,按照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定位,修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市域总体规划,推动城市功能布局向组团化、集聚式转变,促进要素科学布局、集约集聚。加强城市功能分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金融商务区、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区等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商贸、金融、物流、购物、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功能向高端化、国际化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广城市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加强涉外宾馆、教育、文化、医疗、娱乐、金融等设施建设,推行双语标识及服务系统,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和生活环境。
改善城市环境。一座真正有魅力的城市,应是文明有序、交通顺畅、环境优美的城市。积极实施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行动计划,抓紧规划建设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骨架路网,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同时,全面开展“碧水商城”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工业污染整治和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等工作,还义乌百姓一江碧水;扎实推进平原绿化“212”行动,创建成为国家级森林城市;切实加强大气治理,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行动,使公路、铁路、河边和山边“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形成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
统筹城乡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全域城市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城市文明。加快城乡新社区建设,实行多村集中改造和高层公寓、产业用房等多形式组合置换,并引进省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建设一批高档次住宅小区,实现品质提升与土地集约利用有机统一,3年内启动建设新社区15个以上。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培育精品区域,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秀美宜居的新村居,力争到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品质、效益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推进社会转型 打造幸福和谐社会
要点: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推进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创新,推动社会管理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公共服务从基本保障向优质服务转变,社会文明从物质富裕向精神富有提升,打造幸福和谐社会。
阐述: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按照“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要求,深化平安义乌、法治义乌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主要依靠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全员网格、全科干部为重点,开展人员、工作、资源整合,强化镇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使农村社员经济身份和社会身份相分离,解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化治理;加强流动人口和外国人管理,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平台,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低端产业,进一步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以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积极争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着力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医、办学、养老等,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和“鸡毛换糖”精神,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形成引领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同时,要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形成守规则、讲诚信、重礼仪的良好风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交会;加快国际文化中心、新文化馆、新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村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内涵。
加快推进政府转型 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
要点: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要求,坚持“有为、高效、优质、法治”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有限政府理念、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
阐述:强化工作合力,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机制,形成各套班子齐心协力干工作的良好氛围。人大、政协要把自己摆到“一线”,实践中发挥“一线”的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作出应有贡献。要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切实提高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多部门联办审批、审批事项标准化和网上审批,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区域。同时要着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事关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执行力建设,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使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成为全体干部工作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积极推行镇街、机关考绩法,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和排名通报制度,奖优促劣,激发各单位干事创业热情。
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依法治理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舆论监督,在市级主流新闻媒体设立监督台,推行“网络问政”,促进工作落实和问题解决。文字整理: 商报记者 金淑娴 周侃康
![]() |
![]() |
点击次数: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