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本世纪初至今,尤其是江北绿云尚都和盛世金源商贸城开张前后,关于朝天门市场搬迁的传闻就不绝于耳。
不过,也有质疑的声音。渝中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认为,朝天门是传统商贸区,要让客户改变消费习惯并不容易。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总经理谭春联对于这种说法有自己的看法:“朝天门在主城核心区,从空间距离来说很近,受交通拥堵的影响,通行时间并不短。”他说,客户图的是方便。
谭春联的这种说法,获得朝天门现有大部分商家的肯定。
据悉,朝天门的客户八成是区县零售商,两成是“到批发市场买便宜货”的散客。“零售商逛批发市场是刚性需求,市场真的搬过去,即便散客减少了,但零售商不得不来进货,新市场应该不缺人气。”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的杨熙认为。
说归说,生意早已步入正轨的商家们愿意为市场搬迁承担风险吗?愿意搬家吗?
“我肯定愿意搬,这是大势所趋。”向红很肯定地说。杨熙也认为:“很多商家可能会先在新市场开铺面,随着新市场的人气成长,老市场的商家们会考虑把业务重心移过去。”
和商家的兴致勃勃比起来,渝中区一位干部对于朝天门市场却有点“依依不舍”。他说,市民最关心的是朝天门市场的零售。事实上,这只占市场销售总额很小的一部分,却由于选择公交,且人数众多,导致了朝天门的拥挤和混乱。他认为,两个市场可考虑功能分离,老市场可保留少量高端零售卖场,其余全部迁往新市场。
“不整体搬迁,新市场肯定做不起来,必须整体搬。”谭春联的态度很坚决。他认为,朝天门市场搬迁成功的关键,正在于步调一致的统一搬迁,不能同时让两个市场并轨运行,“从广东、福建等地市场搬迁的经验来看,到时可能两个市场生意都不好,两边都拖死。”
事实上,谭春联关于整体搬迁主张的底气,还来自于政策支持。
我市“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中心,打造以“一江两翼三洋”为布局内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按照这种规划,包括朝天门市场在内的内环线内一级市场,原则上都要搬到内环线外、外环线内。
大市场向城市郊区搬迁,在国内早有先例。谭春联认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与历次搬迁不无关系。1984年至2008年,义乌市场历经5代市场、8次搬迁、11次扩建,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市场建筑的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数从6000余人升为6.6万人。
浙江海宁皮革城搬迁后,市场交易量扩大了数倍,目前海宁皮革城已经整体上市。此外,还有武汉汉正街、成都荷花池市场。
“搬迁是大势所趋。”谭春联表达了和商家一致的观点。事实上,他的这种主张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据了解,新市场的动工兴建也受到了国内外商家的广泛关注,目前,韩国纽尊集团已与朝天门国际商贸城有限公司达成意向,韩国服装企业将在市场整体租赁8万~10万平方米建韩国服装、商品批发专销区;而广东、浙江、福建等我国服装生产大省也已与新市场建立直接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