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广东汽车后市场两重量级人物张克强、苏敬樵对话信息时报记者时指出:
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商铺都被认为是商业地产中的热门类型,但大多数发展商却忽视了行业类专业市场,而且与专业市场结合的商业地产更是少之又少。近几年,随着汽车一级市场的逐渐壮大,一种商业地产与汽车后市场相结合的新模式正逐渐兴起并茁壮成长,这种模式相对单一的商业地产而言,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客源等综合性服务,对商户和消费者都增加了便利性。不论是地产界还是汽配市场界人士普遍认为,这种新兴的商业地产模式,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更不可估量。
那么,在汽车后市场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更适应汽配流通的发展?怎样才能做好汽车后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汽配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在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如何开展双赢合作?日前,广东华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张克强、广州运通四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敬樵与信息时报记者进行了一番对话。
专业市场运营模式尚存瓶颈
信息时报记者:广州作为汽车后市场大市,目前其经营模式已逐渐多样化,汽配城、大批发、连锁经营等模式并驾齐驱。您如何看待这些经营模式?
张克强:从长远来看,汽配城、大批发、连锁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仍将并存,但汽配城(专业市场)在汽配流通领域仍将发挥集散地的主导作用。广州的汽配专业市场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来说,许多汽配专业市场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问题。
苏敬憔:从近几年广州汽配专业市场来看,政府相关扶持的政策较少,有关市场的规范管理细则更是少之又少,而中国的汽配专业市场整体呈现大量分销、各自为政的局面,更没有统一品牌,犹如“一盘散沙”。因此,汽配市场已到了要整治和洗牌的地步。
信息时报记者:刚才两位提到市场需要升级换代及洗牌,那么,汽配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将如何?
张克强:目前广州的汽配用品专业市场约30家,对促进珠三角乃至全国的汽配用品流通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汽配用品专业市场在规模、配套、服务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化、品牌化、展贸式的汽配用品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为发展必然。
汽配市场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信息时报记者:站在国际角度来看汽配专业市场,中国与外国的经营模式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外国又有哪些可以为中国借鉴的?
苏敬憔:拿美国来说,汽车后市场的运营模式往往是,七八家全国性公司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家公司各有许多子公司,再各编制成一个网络自成体系遍布各地,他们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并掌握了渠道,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其实,中国也有大量的分销商,但没有统一品牌,都是各自为政,如夫妻店、汽配一条街、集贸式汽配城等。
张克强:与国外相比,广州的汽配专业市场业态相对较好,但不代表以后会持续走上坡路,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要找一种符合长期发展需求的运作模式。
记者:众所周知,广州的永福路、恒福路等,是国内外认知的汽配专业市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又如何与之抗衡。
张克强:要突破传统的汽配城经营模式,尽可能地采取双赢或多赢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
苏敬憔:品牌效应是最主要的,对于汽配市场的后起之秀,产品不仅要“广”还要“全”,既有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零配件,也要有市场罕见的产品。如恒福路、永福路那里的租金为什么这么贵,因为只要经销商进去,就意味着产品将有机会销往全国。
差异化营销模式将主导市场
信息时报记者:将来中国汽配专业市场运营模式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苏敬憔:在我看来,“大批发、大物流”依然是汽配专业市场的主要模式,同时还有配件服务模式,10年后,这种模式依然不可阻挡。做什么与做多少品种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资金管理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等,同时,运营模式也要自成体系。从长远来看,中国汽配专业市场只要有所突破,将有无限潜力。而这些,要建立在汽配城经营者与入驻者双赢的基础上的。
张克强:市场多功能化势在必行,过于单一的传统汽配专业市场,将逐渐成为渠道商的下线,渠道商将采取把维修、装饰、保养、改装等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新型的汽配专业市场要走一条差异化的全新营销模式。
现在传统汽配市场受采购功能单一的制约,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而这种状况却从10年前一直维持到现在,甚至将汽配用品市场的龙头地位,拱手相让给江浙等地。考虑至此,全球采购港尝试改变传统市场功能单一的模式,采取市场交易与物流配送紧密结合,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展会与展示交易共融的运营理念,打造成为“汽配产品的品牌集聚地”和“国内外汽配采购商的俱乐部”。
商用车乘用车 发展不容小觑
信息时报记者:从目前汽配专业市场发展进度来看,10年或数十年以后,广州提供的商用车配件及乘用车配件,发展前景将如何?
张克强:从长远来看,商用车没有乘用车发展空间大。按乘用车人口保有量来看,中国仅占7%左右,从中国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乘用车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苏敬憔:在看到乘用车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商用车的发展空间。就目前市场现状来看,我认为商用车的发展空间较大。首先,商用车辆的维修率相当高;其次,中国是全世界最大商务车生产国,内需比较大,在价格方面占绝对优势;第三,它是唯一没有外资进入的专业市场,很多外资想或已进入,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信息时报记者: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广州的汽配专业市场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更需要创新,那这种创新突破口在哪里?
张克强:主要是做好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作为升级市场,我认为必须满足服务专业化、经营特色化、配套一体化及市场规模化四个特点。在永福路商圈,有发展眼光的商家已经考虑求变,希望能有具备大容量、展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功能,尤其是展贸中心独有的专业品牌展会功能,为入驻者提供更多的展示与交易机会。
张克强简介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华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澳大利亚梅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3年1月当选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被评为“广东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同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并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常委。
苏敬樵简介
广州市运通四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商用车产销联合会副会长、中山大学EMBA企业家商会会员。1988年创办广州市运通四方实业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配件渠道流通商。(记者 徐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