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专业批发市场策划咨询招商销售”实战实例系列:
科学规划建设专业市场 着力打造国际采购中心
2010年11月26日,《东莞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正式发布。从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10年,东莞市将重点培育批发行业成为东莞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若干商品种类上打造成为国际采购中心,形成主要批发商品的东莞价格或东莞指数,到2020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1500亿元,年交易额1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26家,其中超10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8家。
为引导专业批发市场科学投资建设,结合国内国际专业批发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实际条件,本规划将市场分为四种建设类别,分别是鼓励类、控制类、限制类、允许类。其中:
鼓励类专业批发市场,是指新兴的或目前市场供给小于需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符合东莞市的城市和产业发展定位,对现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形成有效补充和完善的专业批发市场。
控制类专业批发市场,是指市场需求已处于饱和状态,现有市场已能满足规划期间市场增长需求,应严格控制增量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本着“严控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建该类市场,鼓励已有市场进行资源整合,逐步淘汰定位不清晰、选址不合理和经营不规范的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鼓励和引导龙头市场做大做强。
限制类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不符合城市和工业发展安全需要,或已经处于严重供大于求且在规划期内供求关系不会发生本质变化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对威胁到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安全的批发市场应统一筹划,将其迁移到合理位置并制定严格的安全审查和监控体系和制度,确保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安全。同时,严格限制新建该类市场,鼓励市场进行资源整合,促进市场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允许类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不属于鼓励类、控制类和限制类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述评
专业批发市场的“东莞模式”
东莞市专业批发市场每年的成交额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不仅直接促进了东莞当地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丰富健全了商贸流通业的业态和市场体系,提升了供应链的配套能力,而且从扩大就业、繁荣市场以及推动经济转型等方面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在业内,义务小商品市场无人不晓。
“义乌模式”是先市场后制造和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管理,东莞专业批发市场则是立足当地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地方政府不参与直接投资和经营管理,以民间投资为动力,民营企业是专业市场发展的主体。
东莞专业批发市场的发育成长与其经济个性一样,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东莞模式”,并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细分析“东莞模式”具有五大要点:一是与当地制造业协调发展,不同于“义乌模式”的先市场后制造;二是地方政府不参与直接投资和经营管理,以民间投资为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和升级;三是东莞的市场基础薄弱,但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分布均衡,其和谐程度远高于其他模式;五是专业批发市场与“三来一补”的产业特点相关,“根植性”较弱,外来商户比例较高。
在竞争力上,“东莞模式”有其强项,具体体现在:第一,无论是总体规模、市场集群规模、亿元市场数量,还是场均规模,东莞的市场在国内城市中都是比较大的;第二,硬件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经营户普遍比较满意;第三,产业基础雄厚,与特色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第四,展贸结合模式日渐成熟,虎门服交会、名家具展等展会业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五,虽然东莞专业批发市场整体知名度不高,但虎门服装等部分类型市场集群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客观评估,东莞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已拥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已在区域范围内初步建立起知名度和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正逐步提高,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国内和省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东莞模式”正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