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11月1日,秋雨在淅淅沥沥地滴着。康复路公交站周围,地铁一号线建设工地隔离棚把本来笔直的马路隔得弯弯曲曲。
在公交站牌不远处,就是有着26年历史的康复路批发市场。这里曾经实现了不少创业者的财富梦想,也曾是闻名于全国的服装批发市场。
而一切的改变源于6个月前康复路的拆迁改造。而今,这条街道往日的繁华已经成为历史,留下的是已经关门的店铺,这也宣告了一个商业时代的终结。
时间还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批江浙人开始在康复路开设小商品和服装加工批发网点。
198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安康复路市场建成,经营范围涉及到日用百货、服饰等,是当时城东物品较为集中的综合市场。
1992年,康复路市场开始转型,这里逐渐成为以中低档服饰商品为主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当时北京秀水街和武汉汉正街驰名,商圈内每天人流量达到10万人次,每月上缴税收有5000多万,开始在西安乃至全国享有名誉,曾跻身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列。
与此同时,随着康复路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康复路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这条近千米长的市场了。在它的影响下,已经派生出了蔬果、轻工等专业市场,带动了丹尼尔商城、贝斯特等30个专业批发市场的诞生以及附近餐饮、住宿、物流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繁荣了长乐西路和长缨路两条商业街,年总营业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最终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康复路商圈”,被誉为“西北第一市”。
但是,时代在前进,城市在发展。随着西安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康复路已经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了消防、交通等一系列隐患。每个去过康复路的人也能够感觉到,随着一座座颇具现代色彩的商城在康复路周边相继出现后,这个落后的马路市场已经和周边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康复路这个“孤岛”出现了脱节。
因此,2010年5月8日,作为西安市最后一个马路市场,康复路开始拆迁改造,2000多家商户开始搬往周边商场继续经营。
一位搬往西北商贸中心的商户林老板告诉记者,虽然搬到新商城后生意影响不大,但商户们对康复路的情节却难以割舍。
而按照已经拟定的草案,改造后的康复路批发市场,占地为2.66公顷,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比改造前增加近1万平方米,路面中央18米宽由南至北建四层商场。
但是,6个月过去了,除了商户搬走、康复路停业以外,整个改造工程没有任何进展。
据一位知情商户透露,康复路改造半年没有进展除了与周边单位不同意改造有关外,更主要是因为对于康复路改造后,到底是建商厦还是还路于民争论不断。
这位商户告诉记者,南北走向的康复路本来是一条连通长乐西路和长缨西路的马路,但由于早期占道经营最终形成了棚户区合法市场,并形成商圈。因此,对于拆迁后的康复路到底是建高层现代商厦还是还路于民,相关部门还没有一个定论。
记者看到,当康复路这个昔日“王者”短暂缺失的同时,已经引起了周围“群雄”骚动。西北商贸中心、人和服装城等几十家商城已经悄然崛起,使长乐路商圈呈现出新的活力。而且,康复路的拆迁改造使商户流向周边商城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一路水涨船高,交易广场一个14平米商铺租金已经上涨到6000元/月。
其实,就在康复路周边各大商城崛起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对自己功能和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考虑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康复路改造进展缓慢,长乐路沿线各大商城崛起的同时,这一区域商圈或将面临重新洗牌。(文/王涛)
来源:《最地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