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兔年来临之际,中国艺术品市场具有哪些大的走势?我们结合由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0)》的相关内容,像往年一样,给以分析与回答。
记者:在展望刚刚来临的兔年艺术品资本市场的走势前,能否择其要者对兔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势进行以下概括?
西沐:虎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不平凡、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年,这不仅仅是由于拍卖市场不断爆出亿元天价的拍品和收藏人群已迅速接近亿元大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市场形态,在艺术资本的推动下,正在发育成为一种活力四射的现代市场经济形式,即艺术经济已在我国不断壮大。2011年,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大的趋势:一是在市场进程(西沐进程)的推动下,随着西沐进程的不断展开与纵深发展,市场还会进一步承续去年的大的走势,并将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过去的一年,有关方面接连公开了两个数据:一个是2010年秋拍数据,一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数据。其中,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年成交额约586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仅秋拍就达380亿元之多,较之2009年225亿元的成交额又超过150%的增幅,远高于其他经济门类的增幅和涨势。据我主笔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0)》指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还会持续向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会突破7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二是拍卖市场在艺术资本的推动下,在西沐进程的内在逻辑的展开过程中,价格的上升还会持续,亿元拍品将会更多地出现,只是热点会进一步扩展。在新的一年里,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理念,我想,艺术资本由去年的为避险而追高而略显冒失之外,今年会更多地去进行多元化的价值发现与进行多元化的投资之路,艺术资本会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艺术资本的主要流向可能会分为三个大的团块,古代书画及瓷器还会继续是吸纳资本的大仓,而近现代典范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同时,当代存世艺术家标示性人物的经典之作更会引来越来越多的资本的关注与青睐。我想,在这一基础上,会有更多价值架构点呈现出来。三是艺术品资本市场与市场行情在相互交错与推动下,资本市场的发展由隐蔽不断走向公开,在市场不断壮大及社会影响进一步强化的过程中,资本化平台的建立与大众化取向的战略走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四是在艺术资本的强势介入与二级市场的强势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发育已迫在眉睫,一级市场的回暖与恢复性增长已显现。一是市场大势,新进场的资金很踊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市场环境、资金及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市场主体的其他组成部分虽然未能表现出与拍卖市场同步的热度,但总的状况是不断向好的。二是看市场的结构,主要的核心是一、二级市场的消长状
况。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中,还是像以前市场高峰到来那样,上演了拍卖带动画廊的基本格局。当下,与拍卖的火热相比,画廊市场还是显得有些冷落。资金构成层面最大的变化是,藏家及玩家资金规模占拍卖总资金规模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新进入的机构及资本的投资资金的数量及所占总投资规模在迅速攀升。参与者的构成正在发生着新的、极具战略性的调整,这不仅表现在年轻财富类人群的大量涌入,更表现在国外藏家及资本的积极参与。随着经济及国运的不断增强,人们投资、收藏与消费中国艺术品的能力及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过程之中。据有关方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被迅速拉升。五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面的支撑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体趋势正在由避险与“掐尖”走向更多理性的不同维度的价值发现。随着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壮大,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在不断拓展的同时,市场热点会更加多元化,令社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同时,作为一个迅速增长的投资市场,收藏在投资与资本的运作中不断寻找到新的介入通道,如艺术品投资基金、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的涌现,使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介入其中,从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由收藏雅玩市场向资本投资市场的转变,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由“小众”市场不断向“大众”市场转变。而2011年,无疑是这一转变发生与发展的极为关键的一年。六是2011年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当代典范与经典。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1年,会更多地关注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也就是说,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发现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将在明年后半年形成一个新的投资热点。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也将引爆新一轮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热浪。
记者: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0)》显示,就去年约586亿元人民币的拍卖成交额来看,投资机构及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仍然是兔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知道,这种趋势是在股市低迷、楼市停滞后社会资本避险的另一种呈现。那么,就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您认为资本的疯狂注入是祸,还是福呢?
西沐: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兴起与发展,既是一种资本行为,更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艺术资本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价值呈现形式。处在市场状态下的艺术,资本的参与既不可避免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是市场发展的大势。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艺术品价值建构及市场价值体系培育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艺术品市场要进入到现代市场形态,资本市场的发育及发展就不可能是要与不要的问题,可能更多的则是如何尽快做大,尽快发展的问题。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艺术品资本市场才能有效地推动与化解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大处着眼,以建设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关注及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既然是一种市场,它就会有自身的市场发展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的走势都不可能是永远向上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市场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提款机,是市场就会有调整、下挫甚或是危机的可能性,同时,市场是伴随着供需关系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收获与积累风险的,不可能存在只有利益而无风险的市场。在市场过程中,最为直白的理念就是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对艺术品资本市场来讲,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从我们进入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这一刻起,当我们分享利益的同时,风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让自己更有实力、更智慧、更有学识。
记者:我有个担心:资本在艺术品市场运作时必然会产生一些人为的问题,譬如疯狂炒作等,从而让天价艺术品接踵而出。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些被炒作起来的艺术品有朝一日或许会重蹈当代艺术的覆辙。
西沐:中国艺术品资本时代的到来,不仅仅会改写一些价格纪录,更为重要的是它会改变更多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念、规则与手段。到底亿元拍品标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新的时代还是预示着一种“大跃进”,这涉及到对天价认识的视角与理念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承认这么几个前提: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进场资金的构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机构及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使传统的藏家投资迅速被边缘化。二是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演绎一个新的进程。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发育到成熟需要经历一定的周期,从高峰到低谷是一个过程,经历“成人礼”的洗礼可能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可逾越的阶段,也许只有经过痛苦的反思才能更好地沉淀理性的光芒。四是收藏文化的培育与精神消费的不断兴起,在经济实力与文化价值的发现过程中有了更多基于价值认识基础上的个性化的诉求与判断,而天价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这种表现不排除用“做局”的形式来展现。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有这样一种状况值得我们去关注,无论是机构还是资本,当面对一个新的陌生领域时,要么一开始畏难而却步,要么就带着一种冲动,带着在别的领域成功的自信与感觉进入,这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天价只是资金汹涌的一个小的火山口,它的具体数据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预期,以及由这种预期所带动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的市场进程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与趋势,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天价”横出,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艺术品资本所呈现出的避险行为。这本来是资本为了控制风险而产生的一种自保行为,但过度的“聚焦”与“追高”,使已经本为避险的艺术资本及相应投资出现了不少的盲目性,从而使正常的避险行为有可能不断演绎成为一种冒险行为。
记者:资本的注入让收藏人群已迅速接近亿人大关,这使传统的藏家投资迅速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很多人只能望艺术品而兴叹——这无疑会造成高档艺术品的垄断,而这种垄断会不会消弱艺术品熏陶功能的普遍性呢?
西沐:新的市场结构的形成必须要有新的市场理念才能被人们更好的理解与认知。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讲,关注经典,挖掘经典的价值本是无可厚非的举动,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状况,那就是本是投资艺术品、谋求收益最大化的资本,几乎一股脑儿地将关注点聚集在标示性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上,用一个又一个的天价客观上形成了对稀缺艺术资源的垄断。但垄断所付出的高额成本又是要求利益最大化的艺术资本创新新的交易形式,传统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是一级市场(画廊为主体)交易及二级市场(拍卖市场为主体)的交易,除此之外,近几年以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还不断地兴起了以信托模式交易为中心的艺术品信托基金或以艺术品资产产权合约份额化为中心的艺术品产权类证券化交易。事实上,无论是艺术品信托基金还是艺术品产权类证券化交易,都是艺术品这种艺术资产正在逐步地成为一种金融资源与金融资产。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展开,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艺术品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艺术品资产越来越多地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的一种标的。基金投资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的一种交易创新,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这些特点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艺术品市场,资本化与大众化是艺术品市场重要的战略方向,从而打开了艺术品交易资本化与大众化的大门,既壮大了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规模,又开辟了一条大众化进程的通道。这是市场竞争与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有利于使收藏成为一种既是资本现象,也是大众化的投资与参与过程,在健康与开放的过程中享受艺术带给人们的乐趣与精神上的愉悦。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本化、大众化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记者:从去年秋拍中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36亿元人民币成交价、李可染的《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可以看出,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存世艺术家的天价作品将接连产生。请简单地剖析一下原因。
西沐:在大环境的支撑下,艺术资本的整合能力正在进一步放大,并改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系统结构,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发展,其基础就是,在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壮大过程中,艺术资本正在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建构的转型,即正在重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建构。首先,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基础的脆弱及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初级发育形态,在大环境的推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基础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其发展的不稳定性及易波动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增强风险意识,寻找更为坚实的行情支撑是非常必要的;其次,面对今年第一轮行情的火热,追涨已使传统艺术品市场板块已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高的价位水准。与此相适应,没有得到新一轮行情追捧的一些相对偏冷的板块,在高企的市场行情的示范与带动下,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市场投资价值了。特别是,当代存世艺术家中的典范人物与经典艺术作品就极具这种投资气质,值得市场及资本投资者的关注;第三,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虽然不一定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是那些学术定位明确、市场切入有效、市场效应良好的标示性典范名家及其经典作品,虽然在作品资源稀有性上不占有优势,但在作品的保真、市场运作的参与及其艺术作品当代价值构建与提升的参与方面却占尽优势。再加上目前他们的价格相对偏低,作品的选择余地大等一些优点,使当代存世艺术家中的典范与经典之作,日益受到市场及资本的关注;第四,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市场门槛相对较低,这为中小规模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总之,世界艺术品市场正在走向“经典化”发展的路线,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世界艺术品市场避险情绪的蔓延,这可能是难以改变的趋势。随着投资行为偏好的形成,这种状况也会反映在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收藏过程之中。
记者:我们相信,当代存世的典范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将会成为兔年艺术品市场的新的热点,这也将引爆新一轮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热浪。那么,面对数以万计的当代存世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将如何判断?又如何应对那些因炒作而产生的虚假价格?
西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经典性作品天价频出,而二、三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则未有大的变化;二级艺术品市场火热,而一级市场则是刚过隆冬,乍暖还寒。艺术品资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场为了安全而去不断追捧最为靠谱的艺术品,即在美术史上有定论的艺术家的有限的艺术精品,并且是传承有序的大“开门”之作。也就是说,资本宁愿为这种看上去苛刻的“安全性”去付高价买单。由此看来,高价是资本被逼上梁山之举。当然,其核心是避险:一是避市场混乱之险;二是避艺术家及其作品价值成长之险。这是市场给我们最好的关于价值判断的启示。我们对中国当代存世艺术家的评价,一般来说,可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精神层面,即对文化精神的评价;二是价值层面,即对艺术价值的系统评价;三是作品层面,即对作品的系统评价;四是技术手段层面,即对绘画技术、技巧手法进行评价。这种多层面的交叉评价可以较为客观而又具体地反映其艺术水准与状态。而对当代存世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分析,则可从物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来分析。综合来讲,对当代优秀经典艺术家及其作品,透露出:1)具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精神;2)突出中国艺术审美的品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物理价值及市场价值;3)反映先进文化形象,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出新,在表述内容上要反映当下人文精神;4)与当代世界艺术审美文化接轨,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方法及材料等方面有所创造等。至于应对那些因炒作而产生的虚假价格,只有靠理性的分析与判断,靠持续的市场检验,靠我们的学识与认识。当然,健康与有效的艺术品价值评估与艺术品市场批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
记者:大环境的变化成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关注并分析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是影响市场景气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投资理财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您看来,目前大环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西沐:我想大的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自觉及文化价值的发现热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不断地提升,艺术品特别是具有顶级参与文化标示意义的藏品倍受关注,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二是通货膨胀与流动性泛滥,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更为有效的投资渠道,而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兴起,正暗合了这一趋势;三是国民财富的迅速增长,特别是新富阶层的形成,使他们有了在高端艺术品市场一展力量的实力。再加上国家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规划与政策举措,但在宏观层面上的造势也对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总之,2011年及以后的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大的环境更加敏感。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与资本竞争的过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2011年会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惊喜与价值发现的快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