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义乌市工商部门最新发布的《2010年度市场主体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义乌市场主体总量达15.3万户,其中内资主体15.29万户(企业1651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4户,个体工商户136249户),累计注册资本(金)总额524亿元;外资主体488户(外资企业373户,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1户,港澳台个体工商户94户)。
与2009年底相比,2010年义乌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达1.6万户,增量居历史最高水平。
“小主体”组成“大群体”
“小”和“多”,是义乌市场主体的两个突出特点。有媒体和专家形象地评价这是一个“蚂蚁群体”,繁荣了义乌独具特色的“蚂蚁经济”。
《报告》认为,义乌市场本身是“小商品”市场,市场主体多是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市场占有率低、利润空间狭小,多数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以数据为例,在义乌15.3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有136249户,累计资金数额520729万元;内资企业1299户,累计注册资本(金)773679万元;私营企业15214户,累计注册资本(金)总额393957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14户,累计出资总额7444万元。个体工商户在主体中的比重约占90%左右,其他各类企业数量仅占一成。
其中,内资主体中各类企业的资本总额4720694万元,约占全省总额的1.56%。
而在这些企业中,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0多家,但无区域名企业只有30多家、集团化企业只有97家。
从注册资本(金)上分析,义乌16513家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金)共计4720694万元,平均每家企业注册资本(金)仅285万元。
这其中,私营企业仍是义乌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市在册内资各类企业总数的93%,户均注册资本(金)258.95万元。
而以行业发展现状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的支撑和带动下,义乌各个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饰品、拉链、玩具、工艺品、袜业、制笔、针织内衣、化妆品等十多个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围绕市场产生、发展、壮大,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部分优势行业甚至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生产基地。但这十大产业中,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投资规模在一千万以上的仅113户,行业龙头仅袜业有“梦娜”和“浪莎”、饰品有“新光”,整体品牌价值略显偏低。
针对主体发展现状,《报告》认为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要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要将触角向新兴行业延伸,加快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向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延企业的发展空间。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主体的主要归属
据该份《报告》,目前义乌市场主体中,涉及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主体数量居多,占总量的九成左右。其中,批发零售业的个体工商户有100439户,内资企业6873户;制造业个体工商户24026户,内资企业4926户。
《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政策相继出台,随之而来的效应也在日益显现和深化,城乡消费市场日趋繁荣,也带动了批发零售业主体的快速增长。
2010年,义乌批发零售业新设主体22685户,占全市新设服务业内资经济主体总数的85.5%,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97023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占了90.8%,公司仅占7.5%。
而伴随着近年来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聚交易平台,义乌电子商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由于从事网店经营的电子商务因经营成本小、准入门槛低而逐渐成为创业投资的新选择,2010年新设1233户,注册资本(金)10713万元。
汽车消费热潮的延续,则促进了相关行业新生主体的不断增多。2010年,义乌新设汽车销售、维修、装饰类主体373户,注册资本(金)25130万元。
此外,服装和家用电器类、奢侈品、商务服务、住宿餐饮、房地产、旅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行业主体数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义乌新设服装、家用电器类主体3951户和394户,注册资本(金)816350万元和14915万元;新设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类主体344和652户,注册资本(金)3263万元和13115万元;新设商务服务业535户,其中投资与资产管理公司71户,注册资本57196万元;咨询与调查77户,注册资本(金)2027万元;广告业68户,注册资本(金)1646万元;新设住宿餐饮业类主体1198户,注册资本(金)9249万元;新设住房地产类主体88户,注册资本(金)94393万元;新设旅游类主体11户,注册资本(金)80万元;新设金融类主体16户,注册资本(金)11450万元。其中典当公司2户,担保公司1户,保险公司7户,证券公司1户,银行4户,本外币兑换公司1户。
市场集聚效应明显
以“国际商贸城”享誉全球的义乌,云集了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市场外向度日益提高。义乌市场已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类商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2010年,义乌市场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毫无疑问已成了义乌经济的命脉所在。
受市场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义乌市场主体围绕市场而发展,顺应市场的繁荣而壮大。截至目前,义乌市场内登记的内资经济主体已占全市内资经济主体的38.7%,批发零售业的55%。其中,2010年新设数占全市新设数的26.8%,批发零售业新设数的39%。可见,市场的集聚效应明显,依托市场的内资经济主体已占据了我市商贸业的半壁江山。
截至2010年12月,义乌市场内登记的内资经济主体有59222户,比去年同期增加3.5%,其中内资企业有1044户,个体工商户58178户;2010年市场内新设的内资经济主体有9223户,其中内资企业123户,个体工商户9100户,形成了基本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格局。
而在义乌三大市场中,除宾王市场经营服装、纺织品和床上用品,副食品市场经营副食品外,以福田市场规模最大,经营种类最为繁多。2010年义乌市场内新设内资经济主体9223户,其中福田市场6632户,占71.9%;宾王市场2278户,占24.7%;副食品市场313户,占3.4%。
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义乌股份有限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登记股份有限公司3户,注册资金总额达6500万元。
《报告》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因为企业有要求上市的愿望强烈。企业上市,对完善公司冶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资金运用成本和方便投资融资,进而做大做强企业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上市融资的愿望极其强烈。第二个原因是企业上市门槛降低,随着公司法的修改以及中小企业创业板块的推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门槛放低,企业上市条件放宽,使中小企业上市成为可能。再者是政府的积极支持。近年来,义乌市政府多次召开企业会议,积极宣传和辅导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中国经济网浙江义乌1月26日讯(方清源 丁向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