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德州市政府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投资过百亿元的4个重大项目
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突出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实施“百强项目带动”工程,从全市筛选100多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项目集中推进。突出抓好投资过百亿元的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60亿元的德州东北城项目春节后开工建设;总投资220亿元的汉能光伏项目年初启动一期200兆瓦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项目上半年建设一期温泉度假酒店及附属配套设施;总投资116亿元的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力争上半年建成营业、齐晏温泉度假村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齐晏古城开工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争取2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100个项目成为省重点技改项目。
培植“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
把培植“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扩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深入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建设国家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国家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央企新能源产业园、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中心,抢占世界太阳能领域制高点。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计划,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持续培育15家大企业、30家强企业和60家新特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有机联系、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提升中国太阳谷等景区景点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现代物流园区,抓好京铁物流、黄河三角洲会展物流中心、省煤炭储配基地等40个物流大项目,实施农村交通物流“个十百千”工程。围绕建设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抓好中国太阳谷、董子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运河九龙湾、四女寺等景区景点的提升和建设,搞好“两湖”旅游度假区、苏禄城的规划设计,培植旅游新亮点。扶持发展德百、银座、黑马、扒鸡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大运河经济港、临邑义乌商品城、阳光新天地商务大厦等项目,提升商贸餐饮业发展水平。
建设三个示范区发展县域经济
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建设禹城科学发展示范区、齐河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庆云改革创新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先行先试、率先跨越。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突出运河经济开发区商贸服务功能,打造德城区三产中心和教育名城,强化市经济开发区和天衢工业园的工业主体地位,建设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区。依托“黄三角”乐陵、庆云示范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平原、陵县与中心城区对接步伐,支持宁津、夏津、武城发挥产业特色,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在央企对接、产业互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齐河、临邑、禹城与济南的合作,规划建设济齐黄河大桥、长清西魏黄河大桥,加快推进济德一体化。承接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技术转移,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保税园区。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精心策划、包装重点企业和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产业招商活动。加大对沿海地区、港澳台和欧美、日韩的招商力度,开展好对世界500强、国内外大公司的点对点招商,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建成高铁综合客运站一期工程
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改造老城区,做美做靓新城区,统一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和陵县新城,实现东中西一体发展。高标准推进运河、岔河、减河、火车站、太阳谷片区和高铁新区、南部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打造城市亮点区域。建设广川大道南延、西北绕城连接线、三八路西延等城市交通工程。继续抓好城中村、旧住宅区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新建第四水厂,完善供热、供气配套管网。建立健全消防、防汛、抗震和人防等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抓好市容环境、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七小”行业以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完成火车站改造任务,建成高铁综合客运站一期工程和长途汽车总站主体改造工程,确保京沪高铁、德滨高速年内通车,加快德大、邯济铁路扩能改造进度,开工建设德商、济乐高速公路。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