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今年英国圣诞打折季的购物洪流中,中国游客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群体。据英国《每日邮报》28日报道,中国消费者在英今年圣诞打折促销季中的贡献额高达10亿英镑。英国媒体为这些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起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而其中偏爱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也被称为“古奇(Gucci)一族”。
■百货公司就像“中国大市场”
由于从明年1月4日起,英国消费税要从现行的17.5%上涨到20%,再加上商家的大幅打折,使今年圣诞节期间的英国掀起购物狂潮。据报道,12月26日,在伦敦著名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位于牛津街的旗舰店开门前10小时,就有约8000名顾客在门外顶着凛冽的寒风排起长队。
在今年的购物大军中,中国游客的购物能力最为可观。《每日邮报》报道说,为了迎接中国游客,著名奢侈品购物区伦敦西区的众多商店雇佣了会讲普通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或者付款。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开通了使用中国银联卡,更是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在圣诞节翌日的促销活动中,在该百货公司消费额第二的顾客使用的就是中国银联卡,消费额为1200英镑。
当天,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一小时内的消费笔数就达一万,交易额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由于中国顾客太多,有目击者称,现场就像是个“中国大市场”。
■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
报道说,中国消费者在英国购物非常偏爱奢侈品,比如巴宝莉(Burberry)、路易威登(LV)、古奇(Gucci)等知名大牌,因此被称为“古奇一族”。英国零售业分析师德梅洛说,中国人已成为英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最大买家。中国顾客的消费额占到了英国奢侈品消费市场30%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人、阿拉伯人和日本人,而英国本土消费者的消费额只占15%。
在巴宝莉位于伦敦的商店中,30%的消费者来自中国,他们使得巴宝莉在2010年的零售额提升了逾20%。玛百莉(Mulberry)也表示,中国消费者是增长最快的群体。
■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集中购物
德梅洛分析了中国人在英国狂购奢侈品的特点和心理。他认为,对于中国顾客来说,圣诞节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文化意义,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这一西方节日期间出国购物旅游。
“和所有顾客一样,中国消费者也喜欢淘些实惠货,因此圣诞节过后的大促销就变得格外热闹。中国游客通常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集中购物,商店云集的伦敦西区非常适合他们。”德梅洛说。
■中国国内奢侈品价格昂贵
报道还指出,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让奢侈品行业看到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但由于进口商品的税率较高,奢侈品在中国国内的售价比在英国要贵20%至30%。在过去两年中,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跌了30%左右,这更让中国顾客消费欲望大涨。另外,从品牌的发源地直接购买也是一种优越的体现,这一点同样吸引了中国顾客。德梅洛说:“对中国人来说,从英国带回一件巴宝莉或玛百莉,在朋友同事间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据统计,今年造访西欧的中国游客约为250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20%,而他们所消费的金额则翻了一番。
■文/本报记者
中国应把大部分
购买力留在国内
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婷听到中国消费者今年圣诞在英国花费10亿英镑的数字时,也感到非常震惊。她表示,根据她掌握的情况,一般高档零售业和专卖店都不会公布具体的销售额,这个数字可能是根据退税等数据折算出来的。
尽管这个数字可能并不准确,但周婷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扮演全球奢侈品行业“救世主”的角色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反映出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她认为中国人强劲的消费能力对促进全球整个奢侈品行业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但对于迫切需要拉动内需的中国来说,如此巨额的资金流向海外,并没有起到促进国内消费的作用。
对于文中提到的国内奢侈品价格比国外高20%到30%的数字,周婷认为过于保守。“国外市场打折促销期间,国内外市场差价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
周婷认为,我国前段时间提高关税起征点,虽然主观上是希望能够抑制海外代购等,但实际上反而刺激了境外消费。国家应该制定相应政策,有效地引导海外奢侈品消费向国内“回流”,实现把大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她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仍会处于不断的上升通道。
![]() |
![]() |